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yè)互聯網產業(yè)聯盟、5G應用產業(yè)方陣主辦的“同呼吸、共命運,萬眾一心,戰(zhàn)疫情”公益活動之“智能+學院”直播,截至4月10日已成功舉辦了20場,參與企業(yè)已達到50家。
4月10日晚,由寧振波教授演講的主題《破繭成蝶——航空數字化轉型啟示錄》,相繼在央視移動新聞、工信部企業(yè)微課、一直播、虎牙、斗魚、嗶哩嗶哩、YY直播、映客等15家直播平臺共同直播,合計觀看人次168.27萬。
報 告 內容
1、廿年奠基,煎難決策;
1979年,中國第一個CAD/CAMM軟件系統(tǒng)在中國航空工業(yè)開始研制。這是一個二維的CAD系統(tǒng),是中國的數字化的開始,是20年奠基。
2、軟件定義,飛豹凌云;
1999年底,國家高新工程啟動,我們決策采用全數字化的設計方法研制的新飛豹,也是中國第一個三維研制、軟件定義的飛機。
3、構型管理,空警警空;
在新飛豹數字化研制的基礎上,我們研制了空警2000大型預警指揮機,這架飛機研制,中國第一次用了產品數據管理系統(tǒng),進行飛機的構型管理。
4、異地協同,鳳翔翔鳳;
2003年,為推動民用飛機的發(fā)展,國家合并了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成立了中國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開始了ARJ21飛機的研制,也就是代號為翔鳳的飛機,到現在為止,已經交付了30多架,在國內外航線飛行;開創(chuàng)了中國第一架復雜產品的異地協同設計系統(tǒng)。
5、奮起直追,鯤鵬展翅。
運20飛機代號鯤鵬,在武漢新冠病毒防治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空軍一次出動六架,從全國各地飛到武漢運送人員和物資。中國采用了兩大研制核心技術,第一是MBD技術,第二是全飛機異地協同制造技術建立了DCE工作環(huán)境。按照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的說法,第一次構建了大型復雜產品的現代研制管理體系,整體水平直逼國外先進水平。
如您錯過了昨天的直播活動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