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量,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堅實支撐。自2018年以來,“工業互聯網”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2024年兩會已拉開序幕,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特別推出“AII報兩會”專題欄目,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年圍繞新型工業化、新質生產力、制造業、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內容,來自聯盟的代表們都準備了哪些提案?委員們怎么說?
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進技術發展
雷軍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智能制造水平和產業規模明顯提升,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重要引擎。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提出《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進技術發展》的建議。
雷軍指出,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聚焦智能制造,出臺制造業發展戰略。面對新形勢、新競爭,我國智能制造發展仍然存在著現有標準協調協同不夠、應用推廣水平有待提升、關鍵技術裝備受到制約等問題,國內企業仍然面臨人才資源匱乏、資金籌措困難等挑戰。對此,雷軍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促進先進智能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創新,加速工業大模型部署。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實現群體突破和融合應用,智能制造已經進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新階段。雷軍建議,在繼續加強5G、數據中心、算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主管部門盡快出臺專項以智能制造系統軟件、AI大模型和通用仿生機器人的部署應用為重點產業突破方向,支持打造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應用場景。深度夯實智能制造數字底座,持續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智能控制裝備、增材制造裝備等重點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帶動工藝、裝備、軟件成組連線創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進適用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
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建設,探索智能制造“中國范式”。中國的智能制造創新,需要系統性形成技術和產業生態的標準化優勢,才能持續贏得全球競爭的引領地位。雷軍建議,鼓勵智能制造領域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牽頭打造智能制造的實踐和示范樣點,建設示范性工廠和生產線,探索未來制造模式和企業形態;繼續鼓勵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引導科研機構和高校協同企業,共同投入智能制造標準、規范制定;支持國內企業和專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發揮制造規模和創新優勢,以產業鏈影響力促進國家標準規范的融合,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和推動標準群發展,構建自主創新可控的產業創新、賦能和服務的生態體系。
三是支持龍頭企業承接智能制造重大專項,攻關關鍵技術裝備。龍頭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中肩負著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重任,可以帶動中小企業實現“鏈式”數智化轉型,形成上下游、大中小協同發展的生態。雷軍建議主管部門加快推動智能制造重大專項立項實施,推動智能生產裝備、智能檢測裝備、智能制造軟件等關鍵技術設備研發攻堅和產業化,提升我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支持龍頭企業參與智能制造有關重大專項立項實施,發揮龍頭技術優勢和帶動作用,通過重大專項牽引,鼓勵跨領域和跨學科的融合與創新,打造先進實用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從國家層面設立智能制造發展基金,為企業建設智能制造系統和管理實踐重大專項提供資金支持,引導大中小企業積極參與智能化創新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