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駐地,代表團剛剛舉行全體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從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就成為中國經濟的熱詞。今年兩會,新質生產力還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迫切性可見一斑。那么,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哪里?今天的節目,我們繼續跟著總書記上兩會。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 徐曙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像鎮江這樣的老工業城市,今年開始,我們重點壯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升級傳統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 張強:總書記說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們要不斷創新新技術應用場景,用新技術為綠色能源供應不斷賦能。
全國人大代表 崔鐵軍:我們會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做好未來產業建設,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
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到了新質生產力。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這次兩會上,他再次把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了突出位置。
全國人大代表 潘教峰: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最根本的還是要發展生產力,通過抓住這個機遇,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轉換成發展的新優勢。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已經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廣東團全國人大代表陳志列把他們公司最新研發的智能讀碼器帶到了會上,這個小小的方塊可以大幅提升條形碼、二維碼掃描精度和效率,是工業智能制造流水線的關鍵部件。
陳志列代表所在的企業致力于工業控制領域,隨著近年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他們有多條生產線實現了生產過程全面自動化、智能化。這樣的生產線在全球制造業中被稱為“燈塔工廠”。自從企業成立以來,他們一直靠不斷創新謀發展。就拿這個新成果來說,在以前,這項技術長期被日本、美國壟斷。為了打破壟斷,企業下大決心進行科研攻關。在科研院所、當地政府的協作下,用了4年半的時間,企業終于造出了高精度的智能掃描設備。
這樣的技術升級為工業生產流水線不斷賦能,如今,中國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居全球第一。近10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成果不斷涌現,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呈現新氣象。
在昨天的“部長通道”采訪中我們獲得一組最新數據。從投入看,2023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1%,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4%,基礎研究投入達到2212億元,比上年增長9.3%。從產出看,2023年簽訂技術合同95萬項,成交額達到6.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6%;授權發明專利達到92.1萬件,比上年增長15.3%。從成效看,在量子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正式投產,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組件,“新三樣”去年出口增速喜人。
科學技術部部長 陰和俊:科技創新不僅提升了我們國家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夯實了基礎、注入了動力。
怎么發展新質生產力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全國人大代表 田海濤:包括無人機配貨,以應用來牽引前端制造,再往上延伸到研發、技術創新,我相信這個產業經過3年到5年的努力,肯定能做成千億級的低空經濟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 張國強:氫能產業規模巨大,在交通領域,在冶金、化工、儲能等領域都有重大的發展市場空間,下一階段我們應該加快氫能應用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 齊濤:原創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實際上就是形成新的產業,在科技研發模式的變革、科技發展的變革方面都形成了新業態。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工智能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生產力提升的重要驅動力。去年的ChatGPT引起了很多人關注,今年初,人工智能大模型Sora的問世又引發了全球的高度關注。兩會上,人工智能發展更是成為熱議的話題。
在安徽代表團駐地,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為記者展示了最新版本的國產自主技術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這個模型的背后是科大訊飛多年的研究和技術積累。多年來,研發團隊不斷探索和改進各種算法和模型,以解決語言理解和推理中的挑戰。劉慶峰認為,我國要真正趕超全球最新人工智能技術,還要統籌布局,協同發力。
全國人大代表 劉慶峰:這次兩會,我專門提了一個建議,就是關于中國要頂格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建議。要舉國體制優勢,能夠把國家戰略力量和優秀的社會科技資源集合起來,從算法數據算力上在未來5年內持續給予支持,一定要緊緊對標最新成果。
我國通用人工智能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我們國家具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條件。互聯網、5G以及人工智能等背后需要大量的算力,我國有著較好的算力基礎條件。在科技界別駐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與記者分享了他帶來的相關議案。
全國政協委員 余曉暉:我國算力發展現在是全球第二,因為算力很多,分布不均衡,怎么把構建算力服務大市場,把算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來支撐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發展是一種算力的競賽,一個國家需要很多算力才能夠趕上和贏得這場競爭。
全國人大代表 賈少謙:在傳統電視領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電視畫質處理越來越好,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光通信這些領域當中大量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希望能夠抓住機遇,讓新興產業不斷涌現出來。
除了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還要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從事量子研究的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通過手機圖片向記者介紹他們在量子通信技術方面的最新成果。這項技術成果能使得遠距離的信息通信更加安全可靠。單這一項研究成果整整花費了科研人員20年的心血。
目前,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已步入快車道,尤其是在量子計算等領域已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比如去年10月潘建偉等人構建的“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刷新了相關領域世界紀錄。不過從整體來看,我國量子科技從實驗室到大規模商業落地仍有距離,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還面臨多重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 潘建偉:怎么樣能夠把某些已經比較成熟的量子信息技術先行先試,形成未來產業的初始推動力,這是我兩會的提案之一,我們覺得國企應該主動參與做這些相應的事情。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一蹴而就,當前,依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深刻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全國人大代表 施文美:現在企業缺少技能型人才,需要轉變以前的模式、以前的教育方式,去適應新質生產力的需要。
全國人大代表 龐新廠:我們更加需要原創性的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需要一大批高科技領域的以及管理體系的制度設計領域的人才。
總書記還特別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全國人大代表 童明全:總書記的話更加堅定了我們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心。從傳統煤炭產業轉型到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非煤產業占比已經超過了70%。對企業來說,實實在在感受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 馬新強: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創新和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科技成果只有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來,才能鍛造出優質的產品,更好地推動產業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
全國人大代表 王旭: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做下去,發揮資源優勢、特色優勢和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傳統產業也會煥發出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
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翻開了新的一頁。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新質生產力的推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新質生產力可以說是強國建設的戰略機遇。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從新賽道到新動能新優勢,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才能構筑新的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