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大數據分析能否破解瞞報行程的問題,韓夏表示,目前工信部主要是分析從武漢和湖北流出到全國各地的人群,對于確診的、疑似和密切接觸者,與衛健委建立了聯動機制,根據其提供的相關數據進行流動分析。工信部剛剛下發通知,統籌三大運營商提供關于用戶行程的短信查詢服務,用戶用短信發送查詢碼,經用戶授權后,可查詢本人在前14天去過哪些地方,要求是停留超過4個小時以上。手機用戶在被問到有關行程問題時,可用此短信向用工單位、社區管理等部門證明自己的行程。
對于記者提出的電信大數據分析結果能否面向個人用戶開放,個人能享受到什么樣的服務。韓夏表示,目前工信部只向部省兩級聯防聯控機制提供相關數據,由聯絡聯控機制根據工作需要決定是否向公眾和個人開放。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得到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基于電信大數據分析,向用戶提供本人“14天內到訪地查詢”服務。該服務可以幫助有關部門提高對流動人員行程查驗的效率,對重點人群進行排查,實施精準防控,特別是有助于做好當前形勢下的復工復產。
除了利用電信大數據之外,大數據分析是否會融入其他行業的數據源?對這個問題,韓夏表示,目前,電信大數據已經與衛生疾控管理部門進行數據共享和聯動分析,同時結合醫療服務的特點,根據聯防聯控工作的需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將融入其他行業的信息,進一步提升數據分析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韓夏也表示,目前電信大數據分析在疫情防控也還存在一些難點:一是大數據資源統籌還需加強。關于疫情的數據資源涉及到多個方面,例如醫療、交通等信息,如何將這些分散的大數據資源,更及時、更有效的整合起來,使得大數據分析更全面、更精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二是對疫情防控的支撐服務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基于電信的大數據分析模型,可以實現人員流動和分布情況的統計分析和預警,但在實現對疫情的風險評估和精確預測研判方面,還需要醫療、氣象、人口等專業領域的協同,才能進一步更好發揮大數據分析的支撐服務作用。
韓夏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剛剛商用不久的5G在這場疫情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5G視頻直播是5G最直觀的應用。在武漢版“小湯山醫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數億遍及全國的“云監工”共同見證“中國奇跡”。本次疫情防控中,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5G+遠程會診系統快速在全國各地很多醫院落地。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專家可以對偏遠地區醫院的重癥、危重癥的患者進行問診,提供救治指導。同時,在火車站、機場、地鐵等公共交通、人群密集區域,采用5G+熱成像技術,快速完成大量人員的測溫及體溫監控,識別出溫度異常的個體,同時將數據準確實時回傳,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另外,5G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術正助力實現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兩不誤。中小學生可通過線上數字化空間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企業員工通過云平臺在線辦公、召開視頻電話會議等。5G積極的有效應用為保障生產逐步恢復、減少人群聚集、阻斷疫情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