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22日,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簡稱“AII/聯盟”)第十一次工作組全會在寧波召開。會議期間,工業APP特設工作組發起了《工業APP:開啟數字工業時代》讀書會,與參會專家共同探討對工業APP的認識與理解。
讀書會由索為市場總監劉峰主持,由工業APP特設組主席、索為副總裁兼首席系統工程師、《工業APP:開啟數字工業時代》作者何強對該書做現場解讀。來自中國信通院、海爾、西安航天自動化、清華大學、SAP、南京維拓、福州電子信息集團、中海創、眾模聯等單位的26位專家出席讀書會并進行了深入交流。
(圖 1 讀書會現場)
《工業APP:開啟數字工業時代》是國內第一本系統性地闡述工業APP的書籍,本書應用系統思維來認識和研究工業APP以及工業APP生態,凝聚了索為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匯聚了眾多業界共識,多位業內大家為本書作序和推薦。
讀書會上,何強介紹了本書的編寫背景,介紹了工業領域的四類模型。大家對手機APP比較熟悉,工業APP與當前的手機APP存在明顯不同,要深刻理解工業APP,必須充分認識工業以及工業領域的四類模型:對象模型、過程模型、以機理模型為核心的領域知識模型、以及數據驅動的模型。
(圖 2 工業領域的四類模型和認知閉環)
在工業領域,人們基于對世界的認知,基于機理和假設去描述對象是什么(What),這就是對象模型;當系統工程師和設計師們描述清楚對象是什么之后,需要在工程中考慮人(who)、時間(When)、地點(Where)、資源(Resource)等要素,并安排實現對象系統的做事邏輯,這就是過程模型;在對象描述和做事邏輯描述中,都需要領域知識支撐;當對象系統實現后投入使用運行中,由于人們認知的局限,以及運行環境的變化,對象系統在運行中往往會存在各種不足與問題。由于認知的局限,人們通常在一開始不明白出現問題的機理,需要通過在一個時間跨度上的系統運行,獲取運行中各種現象的數據,然后進行數據建模,挖掘現象背后的規律和趨勢,這就是數據驅動的模型。通過數據進一步探索現象背后的本質去豐富現有的機理,從而形成認知閉環。
按照東方系統工程方法論,對象模型描述的是“物理”,而過程模型描述的是“事理”。需要強調一點,不能將對象模型和過程模型簡單地揉成業務模型來表述,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這會讓大家很容易忽略產品的研發與設計而去關注生產制造。
在工信部發布的《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中明確指出,工業APP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本書依據這一基本思想,確定了工業APP參考體系架構。從范圍、對象、實現過程與應用四個維度描述工業APP,并根據工業APP各相關方的關注點,形成了36項架構內涵。
(圖 3工業APP參考體系架構)
之后,何強還介紹了工業APP與其他概念的區別,生態體系模型,APP驅動制造業向設計端遷移等內容并跟專家們一起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與會專家比較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工業APP的邊界,以及工業APP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區別;第二是關注工業APP的顆粒度,以及如何能夠把工業APP與微服務組件區分開;第三,有專家比較關注小微企業與初創的服務型企業,如何能夠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更好地開發出工業APP以服務其他企業,以及其中的商業模式、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與會專家進行了充分熱烈的討論,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工業APP作為新生事物,對其認識和理解還有不足,本書在成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認識不到位的地方,隨著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和認知的深入,也將適時推出新一版的工業APP白皮書,希望廣大讀者積極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不斷豐富和完善對工業APP的理解和應用,推動工業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的落地。
留言反饋
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請反饋到下列郵箱,編委會將對每一條意見與建議進行處理與回復。非常感謝!
heq@syswar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