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AII”)發起我國首個邊緣計算產業促進項目“邊緣計算標準件計劃”,旨在形成“技術研發、標準研制、產品檢測、應用示范、規模商用”的產業閉環,推動我國邊緣計算發展邁向新階段。經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集中測試,2021年5月,“邊緣計算標準件計劃”發布第二批產品測試結果,北京易華錄研制的分布式交通邊緣處理器產品通過本次評測。
助力路口數據融合與智能分析 驅動智能交通跨越式發展
傳統路口的交管設備包含信號、監控、執法、誘導及檢測等設備。隨著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路口上需要檢測采集的的行為、流量及特征數據越來越多,需要處理的數據量也隨之加大,路口的智能化需求越來越高。萬物互聯時代,海量設備將接入網絡,進行數據采集和用戶交互。邊緣計算常常與物聯網聯系在一起,生成的大量數據可以重新遷移到網絡的“邊緣”,數據不必在集中式服務器之間連續地來回傳輸來處理。因此,邊緣計算在管理來自物聯網設備的大量數據方面效率更高,延遲更低,處理速度更快,且可擴展。
邊緣計算實現了物聯網技術前所未有的連接性、集中化和智能化,北京易華錄推出的“交通邊緣處理器”正是基于邊緣計算開發的一款產品。它基于邊緣處理技術,通過將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業務服務能力向邊緣遷移,實現數據分析、業務應用、場景服務的本地化近距離分布式部署。在多源數據融合的基礎上,對數據深度加工處理,實現路口的全息感知、智能信號優化控制、閉環評價反饋,助力路口數據融合與智能分析,驅動智能交通的跨越式發展。
推動路側萬物互聯與應用協同 適應未來智慧路口領先發展
易華錄自主研發的交通邊緣處理器,作為易華錄最新研發的邊緣核心計算終端,不僅能夠對交通場景進行感知,還能夠實現與各交通場景進行分析與計算。它可接入各類信號機、交通檢測器、電警、卡口等設備,加上本地的基于邊緣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路口端的設備對接服務、視頻流和交通流數據融合感知、本地智能信號控制、路口多維度評價四大核心功能;解決現有路口系統呈“煙筒式”部署的現狀,復用路口端感知設備,統一實現數據的采集、清洗、融合、共享和應用;另外采用開放應用架構實現了基于數據驅動的交通邊緣處理器,其開放算力可服務于智慧交通的多種應用,全面支持車路協同、無人駕駛等面向未來的應用場景。
交通邊緣處理器作為新技術發展的新型產品,在智能交通應用領域中依托邊緣計算技術實現“端邊云”協同管理、車路協同控制以及實現自適應控制為發展重點,能夠實現信號控制的智能化升級,融合邊端產品技術優勢,做到區域聯控智能優化,大大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和路口信號控制水平,為行業領域智能交通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應用場景
01路口場景數據分析管理
在端邊云的架構管理體系下,交通邊緣處理器主要服務于路口的交通管理場景,可利用視頻流、交通流實現路口端的全量數據感知,全方位展示當前路口的控制方案、運行環境、交通狀態、交通安全狀態、車輛狀態等。
02本地信號控制智能管理 立足本地自適應控制,發展本地路口協調控制。交通邊緣處理器可實現端、云多維度感知協同,對信號控制終端涉及技術、品牌不統一,缺乏先進的信號控制產品和檢測設備的城市,完全可以利用已有路口電警、卡口數據,實現脫離平臺,對單點路口、干線進行配時優化,在節約社會資本和提升效能產出具有重要意義。
03車路協同交通控制管理
采用開放應用架構實現了基于數據驅動的交通邊緣處理器,其開放算力可服務于智慧交通的多種應用,利用5G先進通信技術,與各類自動(輔助)駕駛網聯汽車可實現路口場景數據交互及車路信號控制協同,全面支持車路協同、無人駕駛等面向未來的應用場景。
04邊云協同交通控制管理
交通邊緣處理器可以實現與中心控制平臺實現數據協同、業務協同、智能協同、設備管理協同,打造邊云協同交通控制管理架構體系,緩解管理向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