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新基建”這個詞現在很“火”。但是,也有不少網民疑惑,“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與傳統基建有何不同?
日前,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央視網、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推出的“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云起》特別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新基建是國家社會經濟的基礎,新基建更突出的是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
鄔賀銓院士認為,新基建的內容包括信息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是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相比,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區別:
一是通用技術。以新一代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很多是通用技術。通用技術不僅帶動本行業的產業發展同時也是傳統基建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適應性很廣。例如,信息基礎設施能夠帶動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產業化發展,也可用服務產業數字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不是對立的關系,并不是有了新基建不再需要傳統基建,而是希望通過新基建,使傳統基建在更高的起點上,產生更大的效益。
二是公用屬性與企業專用的不同。傳統基建基本都是公用的,但是新基建中有公用的設施,例如工業互聯網里需要政府建設的標識系統、安全平臺、監管監測中心等,但更多的設施是企業自建、使用。5G是公用,但是很多人工智能平臺、大數據中心是企業建設和使用。
三是投資主體。傳統基建主要由財政投資,新基建主要由社會投資和企業投資。即便5G是公用網絡,也是由運營商投資,終端則是消費者投資,新基建將更大程度拉動社會資本,增加社會產出。
四是帶動新消費。新基建本身和消費聯動,相較傳統基建,能夠帶動新的消費。
從以上四個方面能夠看出,新基建和傳統基建是跨越性差異。發展新基建不僅是為了短期內應對疫情所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更是為了長遠考慮,打造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生態,通過新基建拉動社會投資,為傳統基建提質增效。
中央提出新基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適應我國產業結構數字化轉型的需要,帶動產業發展,增強國家實力。這是新時代,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全國兩會“《經濟戰疫·云起》——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特別節目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國家高端專業智庫、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央視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全媒體傳播平臺,此次強強聯合,運用“云端+現場”錄制模式、全媒體傳播方式,呈現后疫情時代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依托工業互聯網創新模式、立足新基建思考未來產業發展,以豐富的內容、權威的知識和專業的見解為特色,探討新基建為中國企業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動能,與新時代中國經濟同頻共振,積極傳播正能量,為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決策參考。
觀看方式
【手機端】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本期節目完整版
【電腦端】點擊下方鏈接觀看
https://tv.cctv.com/2020/05/28/VIDEZp0t4p5wzH25BpC0FWq5200528.shtml
您還可以通過人民郵電報、中國電子報、中國工業報及相關新媒體賬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中國聯通、海爾集團、徐工、正泰集團相關新媒體賬號以及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騰訊視頻、秒拍、手機百度、一點資訊、新浪看點、快手等商業網站進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