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要解決的是誰來投、投什么、怎么投的問題。”在工信部近日召開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專家座談會上,國研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馬名杰表示,數字基建要把握住基本要點,關于數字基建的投資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和產業發展問題。 馬名杰提出推進新基建的新思路:新基建要堅持以“市場為主、政府撬動、適度超前、示范先行”的原則,促投資、促應用,統籌5G新技術的增量投資和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在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加快提升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群體公共服務水平,創新投融資機制、實現消費投資和轉型升級聯動。 馬名杰用“新通道、新業態、新平臺、新技術”對新基建進行了劃分。5G是能夠以更快速度、更大帶寬進行數據傳輸的新通道;數據中心是為數字經濟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高速運算和存儲的新平臺;工業互聯網是為企業提供云化智能生產經營服務的新業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是廣泛應用于包括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和其他各行業領域的新技術。其中,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并不主要靠企業投資和政府投資來拉動,它們更多具有商業屬性而不是公共品屬性,實際上更傾向于數字技術驅動的新興產業。盡管如此,他希望政府能夠主動提供公共服務、搭建公共平臺、培育應用市場,并做好前期的引導性投資。 馬名杰表示,數字基建關鍵是要厘清其特點。一是要融合應用,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促應用、擴需求是關鍵。目前數字消費需求增長受到抑制,企業數字化改造的投資壓力變大,政策是啟動和擴大對數字基建消費和投資需求的關鍵著力點,政府的示范帶動作用在新技術應用早期尤為重要。二是創新投融資模式更加可行。通過實踐,在城市管理、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創新模式已經變成可以盈利的商業活動。最典型的是滴滴,其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數據資產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線性資產或者實物資產,成為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很重要的因素。三是要重點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目前包括5G、工業互聯網在內的大量數字技術市場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很難在短時間內確定發展路徑,還需不斷試錯。在投入過程中要注意鼓勵不同的技術路線、不同的經驗模式,開展公平競爭。 對于新基建的投資問題,馬名杰建議,一是啟動新一輪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應用系統的改造升級,擴大新基建直接應用的需求。二是加快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包括交通、物流、市政等。要開放政府市場、基建市場、公共服務市場,采用新模式、新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發揮政府資本撬動、帶動和杠桿作用。三是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支撐。四是提升民生工程數字化服務水平,實現基本服務均等化。五是探索數字券投資新基建模式。 如何避免地方政府重復投資?馬名杰表示,新基建要對接區域一體化戰略,探索跨區域的共投、共享、共建機制。比如,政府公共服務數據中心可以跨省、跨市通用。同時,要以長期投資視角對待新基建,將其作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推動治理現代化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而不只是疫情防控期間促投資的短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