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K8s升級WISE-PaaS云平臺,加速催生 AIoT 行業應用方案
iFactory App, 助力萬泰機電從老工廠走向數字化轉型
賽爾尼柯攜手研華,走出船舶智能化進階之路
串聯地、邊緣及云完整方案,為鋼鐵工廠打造AI設備監診云端平臺
以“解耦、重構、共創”新思維,推進工業物聯網蓬勃發展
研華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簡稱“研華”)作為一家工業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憑借過去30多年在OT自動化領域累積的能量,結合WISE-PaaS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從硬件提供商升級為軟硬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大力發展行業應用的工業APP,全面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近年來更開創性地提出“共創”商業模式,積極攜手行業專家、系統集成商等,建立以WISE-PaaS為核心的工業生態體系,構建完整工業互聯網價值鏈,加速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
K8s升級WISE-PaaS云平臺,加速催生 AIoT 行業應用方案
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也作為跨越IT、OT之間鴻溝、連通數據的關鍵,工業互聯網平臺至關重要。研華自2014年推出WISE-PaaS工業互聯網云平臺以來,至今已經歷了四個版本的迭代,成功積累了對邊緣側傳感器、行業設備、豐富的數據采集協議的支持、大量工業軟件及工業APP的支持,并提供云服務和靈活的算力支持,聯合開發運營等完整服務。最新發布的WISE-PaaS 4.0技術架構與定位也有所進化,從Cloud Foundry 架構改為當下更為主流的K8s架構,并以微服務框架支持可視化、安全、VPN、資產管理、AI建模與布署等,提供彈性且可快速建構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基礎PaaS環境。
從WISE-PaaS 1.0到4.0,WISE-PaaS從最初僅僅對于智能零售、智能醫院、智能車隊這些行業個別賦能,逐漸發展成為同時為工業、環保能源、交通、零售、醫療、物流等眾多領域提供支撐服務,成長為一個比較成熟的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這期間,研華大力發展工業APP,并以WISE-Marketplace(物聯云市場)作為工業物聯網軟件和服務的交易、交付平臺,打造“可集成”的工業APP軟件商城供客戶訂閱,并邀請生態系伙伴上架營銷其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70多家伙伴加入WISE-PaaS VIP聯盟,500多家客戶在Marketplace上進行交易支付,預計2021年VIP 會員將超過1000家。
典型案例
01
iFactory App, 助力萬泰機電從老工廠走向數字化轉型
成立于2006年的萬泰機電,主要為汽車、醫療和液壓行業客戶生產各式精密零件。其內部設備種類多,工藝復雜;人工獲取產能產量,粗放式生產,能源浪費較多。如何達到更高的設備利用率和訂單管理水平,降低設備、能耗、人員和材料成本,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是萬泰機電當時感到棘手的問題。
研華基于整體設備效率、工廠能源管理,生產看板以及電子化作業指導書等數字化管理方案,為萬泰機電提供了一個囊括機床狀態評估、停機分析、綜合設備利用率OEE、NC/PLC報警統計、能耗分析、生產工單管理、報廢工件分析等功能完整車間相關應用平臺。
通過這套定制化的生產數字化系統,如今在萬泰機電工廠,現場設備狀態和生產數據實現統一采集和歸檔,設備狀態和生產數據源源不斷的被采集上來,并清晰地顯示在大屏幕上:生產進度、產量等關鍵數據一目了然;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掌握生產狀況,工單完成度等信息;機臺機稼動率提升20%以上,并且以直觀的方式呈現,所有機臺運行狀態一目了然;當設備出現異常時,系統可實時預警及記錄,比起以往預警提速1小時通報,避免或節省機臺宕機帶來的影響;對工廠中的水、電等能耗實現了統一綜合監控與管理,每月能耗用量節省6%。
02
賽爾尼柯攜手研華,走出船舶智能化進階之路
作為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船舶海工領域一直被認為對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目前我國船舶行業自動化已經基本實現,但智能化仍在起步階段。作為我國民用船舶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有力推手,賽爾尼柯自動化有限公司(簡稱“賽爾尼柯”)也在謀求由配電、自動化設備制造商向提供電氣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轉型升級。
賽爾尼柯與研華在自動化、數據采集領域合作已近10年,在前期方案討論中,研華提出很多船舶系統集成與數據采集上的細節問題,還通過開發了大量針對船舶運營和管理的應用分析軟件,幫助和推動賽爾尼柯完成數字化改造工作。
在研華的幫助下,賽爾尼柯整合了WISE-PaaS平臺服務實現云端組態,構建了船舶從數據采集、數據傳輸、云平臺組態建模、大數據分析決策以及數據可視化呈現的一體化遠程監控管理平臺,實現船舶動態的實時感知,大大降低了船舶智能化的前期建設成本與運維成本。目前系統運行良好,可以做到對新船上1400個I/O點的全船數據遠程監控,并根據數據重要程度劃分為秒級、10秒級實時上傳,實現了船舶運行情況的實時展現與共享。
03
串聯地、邊緣及云完整方案,為鋼鐵工廠打造AI設備監診云端平臺
某國際知名的鋼鐵企業,由于產線上的設備位于惡劣環境,異常狀況變化大,于是啟動設備監診云端化項目,希望利用云端平臺、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彈性面對多變的異常狀況,以提升生產及管理效率。
經由邊緣智能、IaaS、PaaS聯袂運作,研華為其提供了集狀態檢測、預防維護、訊號串流顯示、警報推播等功能于一體的設備診斷云端解決方案。
透過此AI設備監診云端平臺,客戶將數據采集至WISE-STACK私有云端平臺后,進行云端設備管理配置、AI模型的開發、布署與推理,以及后續設備運維,提升設備使用的壽命,推進自動化遠程診斷程序及預防維護的功能,有效提升了生產及管理效率。
該項目以涵蓋數百臺設備的冷軋工廠為起點,現已完成300臺設備的有效監控,畫面刷新速度也從秒級提升為毫秒級,后續將由300個測點擴充至其他上下游產線。其中建立的冷軋鋼板全氫退火爐循環馬達設備異常診斷與警告通報機制,可于異常發生時10分鐘內主動通知專家進行維護;同時建立的產線監診設備標準化安裝作業流程,僅40分鐘即可完成從地端硬件安裝至上線作業。
以“解耦、重構、共創”新思維,推進工業物聯網蓬勃發展
在工業互聯網摸索與發展過程中,研華也遇到不少難題。不像人與手機的互動模式大同小異,產業互聯網的應用落地,因場域不同而差異很大,有著“碎片化”的特色,所以要讓企業快速導入產業互聯網的難度遠高于讓人們變成移動上網族群。特別各行業領域知識深、缺乏統一標準,使得各行業專用、產業通用平臺如雨后春筍冒出,但卻無一可產生指數型增長,各家成功案例難以快速復制。據《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9)》所述,中國各類型平臺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平臺數量也超過了50多家。但盡管如此,具體到實際應用實踐中,仍是問題重重。
回顧過去幾年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步伐,研華認為想要找到突破口,讓整個產業進入新的轉折點,一方面必須發展容易整合的工業APP,協助系統集成商更快速開發工業專用的APP,才能解除“碎片化”所造成的集成困境;另一方面,需要多元垂直領域的伙伴攜手合作,共創產業生態圈,共同建設開枝散葉,加速實踐產業智能化目標。
掌握突圍之道,研華全面啟動“產業再造”的Phase II任務,從內到外執行可深度整合的新戰略,盼能打造一條可快速復制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共創之路。
對內,研華將把Phase I完成的工業APP,進行“解耦”再做“重構”,即把工業APP變成一塊塊的小單元,類似積木,其中有些是標準規格的、有些是特別規格的,而這些積木又可透過簡單的程序工具串連起來。如此一來,系統集成商便可以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智能化需求,快速重構出優化的解決方案,讓工業APP可以快速復制。
對外,研華將以海納百川的思維與外部生態系共創,進一步串聯更多系統集成商與開發者,一起開發更多的工業APP。研華將持續推進“共創”策略,建立以WISE-PaaS為核心的物聯網生態體系,針對不同產業建立專屬資源長期耕耘,加速研華邁向AIoT新未來。
作為深耕于物聯網行業30多年的領先企業,研華在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上不遺余力,一直積極協助串接運算能量提供者、云服務運營商、工業APP、設備使用者與制造商,建構工業物聯網完整供應鏈。也希望可以驅動工業物聯網的永續成長,加速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共創工業互聯網伙伴生態發展新未來。
關于研華
研華科技成立于1983年,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為企業品牌愿景,一直專注于深耕工業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產業。為迎接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大趨勢,研華提出以邊緣智能和WISE-PaaS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為核心的物聯網軟、硬件解決方案,協助客戶伙伴串接產業鏈。此外,研華積極推進產業伙伴共創,加速AIoT生態圈布建與發展。
相關業務聯系人:
聯系方式:400-800-0345
本報告所載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圖片、數據、觀點、建議,不構成法律建議,也不應替代律師意見。本報告所有材料或內容的知識產權歸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內容除外),并受法律保護。如需轉載,需聯系本聯盟并獲得授權許可。未經授權許可,任何人不得將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以發布、轉載、匯編、轉讓、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將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通過網絡方式傳播,不得在任何公開場合使用報告內相關描述及相關數據圖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聯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