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中國實現多重戰略目標的關鍵之舉。為科學把握“新基建”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統籌規劃、風險防范、監管創新等需求,人民網今日召開“金臺圓桌”線上研討會,邀請官產學研代表,為高質量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會上表示,“新基建”與傳統基建是統籌發展、協同融合的。與此同時,“新基建”不僅是基建,還是新產業增長支柱、創新投資渠道與新的消費,可以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鄔賀銓認為,在新基建中,最主要的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5G。如今,5G的應用已經擴展到產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擁有增強移動寬帶、超可靠低延時、廣覆蓋大連接等特點。
此次疫情期間,云辦公、云課堂、云視頻、云商貿、云簽約等需求和創新層出不窮。對此,鄔賀銓表示,云賦予終端更強的能力,基于云的一些服務,云經濟也將隨之發展起來。
鄔賀銓還談到5G在產業端的發力。鄔賀銓表示,目前工業高清視頻經過5G和邊緣計算與中心云相連,基礎AI與預存的視頻圖像比對和分析,機器視覺能力已超人類。“現在工人戴上5G眼鏡,可以輕松完成高準確度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鄔賀銓說。
除此以外,鄔賀銓在分析5G對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時表示,到2035年,5G的市場規模能夠使全球經濟產出增長大概5%,對于中國而言,2035年5G會使國內GDP增加一萬多億美元,并且推動新增就業機會1090萬人。
對于5G未來的發展,鄔賀銓認為,垂直行業應用是5G未來的主戰場,需要推進IT行業與垂直行業的緊密合作,創新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而對于“新基建”投資大回報慢、運營商資金與考核指標壓力大、基站選址困難等問題,鄔賀銓認為這還有待相關政策給予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