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與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步入快車道,國家頂級節點穩步運行,二級節點快速發展,標識應用成效初顯。其中,船舶行業已建設二級節點6個,接入企業250家以上,船舶行業二級節點建設數量及接入企業均在持續增加中。
中國船級社李茂: 非標件遍布船舶制造生產流程,上下游“信息孤島”成產業數字化轉型掣肘
當前,船舶行業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挑戰,這主要表現在船舶建造、船用產品制造的智能化生產,以及船舶設備智能化所帶來的船舶智能化等方面。
船舶是典型的離散型制造業,生產過程中非標件遍布全生產流程,供應鏈環境復雜,存在物品繁雜、計劃多變、管理成本高等難題。產業鏈中各參與企業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出于自身信息安全考慮,船舶企業內外部網絡普遍存在物理隔離,形成“信息孤島”現象。企業間無法安全便捷的實現數據交換,導致信息流轉與數據共享不暢,嚴重阻礙了船舶行業大數據生態的形成,成為船舶產業數字化轉型掣肘。
標識解析打通船舶行業數據鏈,將有效降低船舶制造返工率
以工業互聯網標識作為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唯一身份識別,以標識對象為核心關聯相關的信息管理主體,可以形成船舶行業各企業各環節的信息匯聚,打通整個信息鏈條。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實現船舶設計院與船舶制造企業互聯互通,提升船舶設計、零部件加工與整船裝配過程中非標件參數的一致性,有效降低船舶制造返工率,促進船舶制造企業利潤水平提升。
船級社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主要實現造船物資裝備的統一標識注冊和數據解析等基礎能力,建立本行業企業間的信息互通并在船舶建造焊縫質量追溯、船用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設備預測性維護和遠程故障診斷以及智能化船舶檢驗等方面開展了標識解析應用示范。未來,船級社還將協同船舶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基礎上建設行業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以行業標準為準繩實現設備互聯、數據使能、業務協同、能力共享。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間的互聯互通模式形成后,船舶行業供應鏈的整合、跨企業/跨地域的生產協同等將創新模式也將不斷出現。這將極大地影響船舶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的關聯和整合,為船舶行業這一傳統產業帶來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信通院尹子航:
聚焦船舶制造網絡化協同等三大應用模式,
黃埔文沖、中船重工、中遠海運等已經探索4種典型場景
船舶行業標識應用指南主要圍繞船舶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結合船舶行業產業鏈覆蓋廣、規模大、水平高,優勢產品地位突出,集聚發展態勢明顯,區域經濟帶動作用突出等特點,提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施路徑、總結標識解析應用模式,為船舶行業產業鏈相關參與方落地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提供參考。
應用指南詳細描繪了船舶行業產業鏈全景圖,從產業鏈上中下游進行設計,主要包括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配套設備制造產業、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應用產品及維修保養服務等五個環節。
同時,應用指南還結合船舶行業實際應用及船舶行業物料管理系統信息,對船舶行業標識對象進行分類。通過標識載體采集獲得船舶行業產業鏈上的設計、制造、倉儲、應用、服務、維修等數據,完成業務數據分類。基于船舶行業數字化的發展路線,標識解析將重點在生產制造、物流管理、運維管理等環節建立基于唯一工業互聯網標識的信息采集、解析、轉換、關聯等數據閉環,增強全產業鏈共享協調能力。
應用指南聚焦船舶制造網絡化協同、船舶制造智能化管控、船舶運維數字化服務三大應用模式,分享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慶液壓機電有限公司、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在非標件協同管理、智能化車間、海工裝備保養等場景的應用探索。最后根據船舶行業特點及現有問題,提出多項發展建議。希望通過指南的編寫,能助力船舶企業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落地,推動船舶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重點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及高收益的船舶行業標識應用,有利于船舶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生態構建
對于下一步我國船舶行業數字化發展新生態的構建,需要重點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及高收益的船舶行業典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引導船舶企業建設和接入標識解析體系,鼓勵行業或大型企業協同打造船舶行業通用的標識解析應用系統,促進中小型船舶企業接入標識解析體系;打造船舶行業高端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構建行業知識圖譜,完成多層級的知識建模,實現船舶行業智慧化。
同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還積極推進船舶行業聯合實驗室及測試認證機構的建設,賦能企業產業升級與船舶高端人才培養;推動船舶行業標識數據的安全體系發展,通過推進相關政策推進,關鍵標準研制、安全監管與應急機制構建,促進船舶行業標識數據的安全體系的整體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