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深入貫徹十九大關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求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持續深入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建設,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主攻方向,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不斷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奮力開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浙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壓艙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浙江已率先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轉型升級階段,對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十分緊迫。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能夠重構生產體系,引領組織變革,優化資源配置,打造新型的制造體系,推動浙江實現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
(一)工業互聯網是提升我省塊狀經濟的加速器。
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從輕工、紡織等門檻較低的行業入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目前,浙江經濟具有中小民營企業數量多,產業集聚度高,產業結構較傳統等特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浙江傳統制造業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工業互聯網作為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通過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驅動工業數據充分流動,能夠加速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推動重點行業數字化升級,引導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傳統制造業的發展質量與效益。
浙江省新昌縣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新昌有軸承企業800多家,但規上企業僅48家,是典型的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傳統產業集聚區。
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運營了“軸承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針對軸承生產企業的關鍵痛點和共性需求,定制開發了一套低成本、易應用的微型智能制造系統,為軸承企業提供設備遠程控制、故障遠程診斷和維護、設備異常分析等服務。已有100多家企業的1萬多臺設備實現上平臺,設備有效產出率平均提升13%,行業綜合成本降低約15%,勞動用工減少50%左右。該平臺有效解決了新昌縣大量中小微軸承企業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等數字化改造難題,被譽為“新昌模式”。
阿里巴巴淘工廠平臺已為近百家服裝企業進行輕量級數字化改造,幫助企業提高6%排產效能、縮短10%交付周期。2018年,我省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利潤增長7.2%,傳統產業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煥發了新生機。
(二)工業互聯網是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器。
先進制造業的重心是智能制造,其核心要義是通過數據應用與智能連接,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創造精準供給。工業互聯網通過構建精準、實時、高效的數據采集互聯體系,推動人、機、物等各類要素信息的泛在感知、云端匯聚,實現要素資源在全產業鏈、生產全流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優化配置,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軟件化、網絡化、智能化運行水平。
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摩托車、全地形車等特種車輛的企業,為我國國賓隊配備護衛摩托車,該企業建立特種車輛工業互聯網平臺后,庫存周轉率提高50%,生產效率增幅20%以上。
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制造企業優化工藝流程,實現企業降本增效,如為中策橡膠提升了5%煉膠合格率,為恒逸石化降低了2.6%煤炭消耗,每年為企業獲得效益數千萬元。
2018年,浙江重點行業典型企業的工業設備聯網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38.4%和57.9%,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
(三)工業互聯網是催生制造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孵化器。
工業互聯網通過廣泛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通工廠、市場、用戶三者之間信息快速流動的渠道,使得各環節獲取和傳遞信息成本大大降低,駕馭和利用信息能力大大增強,不斷激發制造業創新活力。
supET平臺提供一站式的工業APP開發、集成、托管、運維服務,幫助傳統工業軟件開發商實現平臺化、線上化推廣,幫助系統集成商實現“云上一站式集成”,如杭州博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利用supET平臺提供的通用技術,將研發費用由200萬元降低到50萬元,研發周期由一年縮短到三周,用戶部署費用由一次性約150萬元大幅降低到年維護費用5-6萬元,極大地降低了中小型服務商的技術門檻和市場門檻,推動了工業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傳化網”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與公路港城市物流實體運營中心全網聯動,立足供應鏈全鏈條業務應用場景,衍生出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據征信等服務,用戶突破 100 萬,支付交易累計完成 3500 億元。2018年,浙江省共培育建設省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115家,省級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企業38家。
浙江省作為制造業大省和數字經濟大省,具有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優勢,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并快速部署浙江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推動浙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加強頂層設計,形成體系推進。
一是研究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構建平臺體系、推進融合應用、增強產業支撐、提升網絡水平、強化安全保障等五大重點任務,系統提出全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總體架構,明確建設目標、實施路徑和主要任務及相關保障措施。
二是出臺《浙江省“1+N”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方案(2018-2020)》,謀劃高水平建設“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即“1”個基礎性平臺(supET平臺)和“N”個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臺,并推進“1”和“N”兩類平臺間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三是建立部省合作機制。2017年底,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浙江省率先與工信部簽署了共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合作協議,共同創建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
(二)突出建設核心,加快supET平臺培育。
一是強化政府統籌。依托阿里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浙江中控在工控領域數十年的深厚積累,以及之江實驗室強大的基礎技術支撐能力,協調集聚省內優勢資源,推動IT(信息技術)/DT(數字技術)與OT(運營技術)深度融合,共同打造supET平臺。
二是提升基礎服務能力。指導阿里云、浙江中控、之江實驗室三家單位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不斷提升supET平臺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防護等基礎、共性、通用服務能力。2018年,supET平臺先后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和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并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作為唯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獲評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三是推動平臺高效運營。平臺運營公司阿里云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及其官方網站(www.supet.com)已正式揭牌并開通運行。目前,supET平臺已與2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幫助近百家淘工廠和數十家淘寶天天特價工廠實施了數字化改造,吸引了50多家工業互聯網專業服務商與其開展深度合作。
(三)發揮特色優勢,推進“N”類平臺發展。
一是基于浙江省產業特色明顯、塊狀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等實際,遴選培育47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其中,面向紡織、汽配、物流等細分行業或重點環節的行業級平臺14家,圍繞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生態圈的企業級平臺32家,區域級平臺1家。
二是創建余杭區等8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應用示范區,強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扶持,激發各地建平臺用平臺的積極性。
三是推動成立“1+N”工業互聯網平臺聯盟,大力促進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臺與supET開展對接合作,已有8個行業級平臺與supET實現合作。
(四)強化宣傳交流,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一是引智借力,邀請李伯虎院士、何積豐院士、朱森第主任等國內知名專家開展專題指導,加強與工信部三大支撐機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的對接合作,簽署共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二是先后舉辦2018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錢塘峰會暨浙江省工業互聯網推進大會、第三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嘉興峰會、2018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峰會、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分論壇等一系列高水平交流合作活動,組織召開浙江省工業互聯網發展新聞發布會,解讀浙江省發展政策,宣傳建設成果。
下一步,我省將以“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為核心,以推動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建平臺”與“用平臺”雙輪驅動,“建生態”與“強基礎”相互促進,努力推動我省工業互聯網實現跨躍式發展。
(一)進一步完善“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
一是提升supET平臺服務能力。指導supET平臺不斷提升工業物聯網、工業數據智能分析、工業APP運營等核心服務能力;適時吸納針對全行業提供物流、金融等基礎共性服務的企業加入supET平臺建設,豐富supET平臺生態環境。
二是加大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臺培育力度。支持區域級、企業級平臺橫向拓展服務范圍,發展成為行業級平臺;支持行業級平臺垂直深耕業務領域,增強行業輻射力和競爭力。
三是加快發展工業APP。研究出臺《浙江省工業技術軟件化行動計劃》,豐富工業APP應用市場,加快培育針對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二)進一步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一是大力培育工業信息工程服務公司。針對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應用過程中互聯網和工業“兩張皮”問題,制定出臺浙江省工業信息工程服務業發展工作方案,每年重點培育一批省級工業信息工程服務公司。
二是培育工業互聯網服務市場。加快工業信息工程服務商與產業集聚區對接,建設一批面向傳統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中小企業能力;指導“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對接并賦能工業信息工程服務商,形成產業數字化轉型規?;漳芰?。
三是加強技術攻關。面向紡織、服裝、化工、汽車零部件、泵閥軸承等浙江省重點傳統行業,征集發布一批“卡脖子”的數字化轉型關鍵共性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傳統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標桿示范案例。
(三)進一步提升企業數字化應用發展水平。
一是深入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開展“十百千萬”智能化技術改造行動,實施分行業智能化技術改造、百項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應用、千項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萬企智能化技術改造診斷。推廣智能制造“新昌模式”。
二是深入實施“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企業從資源上云逐步向設備上云、管理上云、業務上云、數據上云升級,并逐步實現深度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
三是繼續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指導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鼓勵企業通過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
(四)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依托浙江省工控安全在線監測預警平臺,監測全省1000家以上重點企業工控安全態勢,定期發布監測預警報告,指導企業做好整改工作。
二是完善安全防范管控機制。將工業互聯網安全納入全省工控安全管理體系,謀劃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服務平臺建設,實現與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及態勢感知平臺的互聯對接,保障我省工業互聯網設備、網絡、控制、應用和數據的安全。
三是加強技術支撐力量建設。遴選發布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服務支撐單位,為工業企業開展相關安全咨詢、規劃、整體實施等活動提供技術資源,為省內工業互聯網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