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實踐及推進研討會于2016年2月1日在北京召開,中國信通院余曉暉總工程師發表了題為《共筑工業互聯網的未來——工業互聯網的變革和機遇》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高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產業界的同仁,各位媒體的代表,非常榮幸分享對工業互聯網的看法。
首先理解工業互聯網,不同人的看法是很不同。但是我們認為,工業互聯網的方向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落地最終是提高質量、效率、效益、創新、綠色,智能制造的技術基礎是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并不是智能制造本身,但是是智能制造的基礎設施,也是工業相關的應用和生態。看待互聯網和看待工業互聯網是比較類似的。互聯網首先是基礎設施,它實現了各種連接。在這種基礎上,在互聯網上形成了很多的新的模式、新的業態、新的應用。相類比,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全球工業系統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基礎設施。它是網絡,實現了工業要素之間的連接;它是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通過工業數據的集成處理和分析,實現各種智能;在這個上面形成各種各樣的新模式和新業態。模仿互聯網的圖,參照畫了工業互聯網的圖。這是對工業互聯網的初步理解。
工業互聯網的實質是什么。首先是全面互聯,在全面互聯的基礎上,形成數據驅動的智能化變革。互聯是基礎,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系統的各種元素互聯起來,無論是機器、人還是系統。互聯解決了通信的基本,更重要的是數據端到端的流動,跨系統的流動,在數據流動技術上充分分析、建模。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的基礎在互聯的基礎上,通過數據流動和分析,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業態。這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理,比現在的互聯網更強調數據,更強調充分的連接,更強調數據的流動和集成以及分析和建模,這和互聯網是有所不同的。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要有數據的流動和分析。
互聯網和工業的融合已經很長時間了,最早從供應鏈電子商務開始,但是工業互聯網會深入到工業制造的核心環節和工業的全流程、全產業鏈和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這個圖顯示了對工業互聯網系統的理解,從智能工廠以及工廠之外的各種平臺可以看到,這里面很多是傳統的工業要素,也有很多是由于工業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新要素,比如說機器智能化,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數據平臺、仿真平臺、工業云平臺。從工廠視角來看,工業互聯網最核心的是智能工廠,以及這個智能工廠如何跟互聯網外界,客戶和供應商進行充分的交互和協同。從互聯網企業的視角來看,工業互聯網最核心的是商業模式的變革,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通過商業模式創新直接深入到整個的生產環節。如果從電信的視角來看,工業互聯網有基礎設施的問題,包括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等。把這幾個視角放在一起,是比較完整的理解工業互聯網概念的方式。
關于工業互聯網與裝備智能化、工業自動化、數字化的關系。工業互聯網是面向4.0的,是實行系統級的智能化,這里面還有很多裝備,比如自動化、機器人還有智能機床等,需要每個環節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數據流動,形成新的智能,這是系統級智能,再加上單點智能,才構成現在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業互聯網所解決的不是某單點的問題,解決的是全系統的問題,是系統級的智能問題,這是如何理解2.0、3.0、4.0的關系。
關于體系架構。目前全球無論從美國還是德國,基本上把體系架構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抓手,這里面借鑒了IT的方法論,形成企業架構,指導技術路線,確定標準化,測試床,應用案例和商業推廣。美國和德國都已經提出了工業4.0的方法,快速迭代反饋,并修正這些內容,形成閉環。
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了對工業互聯網的初步理解。
工業互聯網的體系架構大概分為幾個部分,首先網絡互聯是基礎;第二,數據是核心,以數據為核心形成兩大閉環,一塊是基于數據反饋到生產制造的環節,還有一塊是運營決策,更上層的企業級的決策,這兩大閉環是基于互聯和數據流動所形成的體系,這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也是智能工廠的核心。第三,還有安全。
關于網絡體系。互聯網網絡體系有三塊,一塊是互聯,第二塊是ZNS,也就是解析,第三塊是萬維網,應用服務體系。工業互聯網的體系大體上分為三類,首先是全球的互聯體系,把工業系統互聯起來,第二是標識解析體系,是識別機器以及物品的全新體系,第三是應用支撐體系,有語義級的理解和應用交互。這三個體系是未來互聯網發展很重要的網絡三大體系。
關于網絡。現在的工業互聯網大部分是通過互聯網思維重新改造工業原來的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看到,現在的網絡分了很多級。工廠內部的網絡有四個趨勢,IP化、扁平化、無限化和靈活組網,柔性生產需要能夠靈活組織工業系統。對于工廠外的網絡有幾個基本的判斷,TCP/IP的互聯網技術體系在較長時間內將具有產業化共識的嚴謹路徑,某些環節的技術創新存在需求和可能,有一些新的虛擬化的技術。
應用支撐體系,解決工廠內不同系統間數據集成,工廠和外面到云平臺里面的數據集成,語法和語義理解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實現網絡的互聯,還不能達到數據的流動,必須有數據連接級的考量,實現數據的連接和集成,這是應用支撐體系。
關于工業互聯網數據。這個模型分成的是采集、交換、分析處理等,這里面最重要的是通過數據架構的建立,實現物理實體和數字空間的對接。下面是物理空間,上面是網絡空間,這兩個合在一起,通過數據的建立,形成這個模式。在此基礎上形成智能制造的優化。這是全球大數據在工業制造業里的一些應用場景,這是初步的起步。
關于安全。原來工業系統的安全分為三個部分,所謂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物理安全,在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場景下,這些安全會融合在一起相互影響,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影響。
最后介紹路徑。國內外企業大體上分為兩大類,第一個是自下而上,就是從智能工廠開始考慮整個智能制造的建設,第二個從上而下。第一個是疊加式,網絡加系統的智能工廠探索,在不動工廠的現在體系上面,通過疊加傳感器、數據平臺、網關,把數據縱向打通,打通以后再反饋到MES系統到決策系統,實現產線優化、智能排程等。這個模式是比較容易的,目前已經有很多的實踐。第二個是集成式的,疊加式能形成一部分的智能制造功能,但是做不到充分,從PRC到執行器有很大的改動,這是全新的模式,這里面能實現數據充分的交流和溝通。這個模式目前還比較小,是一種比較新的模式,代價也比較高。第三個是自上而下的,基于產品的智能化和聯網的智能延伸服務。第四個是基于企業間深度聯網協作的云制造,主要是基于外部的供應鏈,通過云平臺形成協同。最后是通過互聯網實現供需對接的C2B/B2B規模化定制生產模式,這里面包括C2B、B2B的定制。
工業體系產業體系會發生很多變化,也有很多新的可能,從圖中可以看到,工廠內工廠外都會有新的平臺出來,例如新的數據處理平臺、新的云平臺、從工業控制系統到工業網絡等。
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其實是把中國制造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實踐結合在一起,這里面有非常大的機遇,這個機遇對工業是很大的機遇,對互聯網也是很大的機遇,也是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對中國來說,在每個維度里都有好的企業,中國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如何把這三方力量結合在一起,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命題,也是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非常重要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介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