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我國基于當前環境問題和能源危機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空間承載形式,又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衡量標志,在提供了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同時也成為了碳排放的主要源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
2021年政府多部門相繼印發文件,密切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支持園區綠色轉型發展。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采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平,鼓勵園區開展能源資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地下管網漏水檢測等系統建設,實現動態監測、精準控制和優化管理。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為有效指導工業互聯網碳達峰碳中和園區(以下簡稱“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建設、運營與發展,首次編寫了《工業互聯網碳達峰碳中和園區指南(2021)》,旨在探索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重要意義、發展需求、建設路徑及評價體系等。通過放大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規模效應、輻射效應和示范效應,以點帶面有效推動全社會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1年12月22日上午,中國信通院在2022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區域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分論壇”上發布了《工業互聯網碳達峰碳中和園區指南(2021)》(以下簡稱“指南”)。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所主任工程師王亦澎對指南進行了解讀。
核心觀點
1. 當前,我國園區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在產業產能結構優化、園區能源管理水平、園區資源利用效率、園區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等方面依舊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園區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信息化、專業化、智慧化的節能降碳方式,以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實現工業園區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2.工業互聯網對雙碳園區建設的重要價值:一是助力園區能源結構優化、綠色升級、精細管理;二是賦能園區資源高效利用、優化管理、智能協作;三是推動園區綠色結構轉型、集群構建、協同發展。
3.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是以實現園區的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為愿景,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規劃、建設、運營、提升的新型綠色園區。園區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品碳足跡、園區綜合能源調控、園區雙碳智能化管理三大模式為導向,通過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和綠色融合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構建,來指導新型園區建設以及已有園區的綠色轉型發展。
4.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建設的四大發展需求:一是園區企業綠色化改造升級;二是園區和產業集群綠色發展;三是園區產品供給綠色化轉型;四是園區為核心的綠色生態體系。
5. 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建設的兩大核心要素:一是要打造雙碳數據流動閉環;二是推進雙碳數據價值化。
6. 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整體框架:
7.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科學的方法,分別從基礎設施、管理保障、協同發展、綠色低碳、發展成效5個要素作為評價的一級指標,并對各項一級指標進行降維細化,形成工業互聯網網絡、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等20項二級指標,69項三級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
8.為推動工業互聯網園區的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園區應通過碳盤查、碳核查、碳交易、碳改造、碳評價等管理流程推進全面深度減排,實現園區數字化低碳轉型。
《工業互聯網碳達峰碳中和園區指南(2021)》目錄
1.1 我國加緊部署實施雙碳戰略
1.2 園區是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關鍵載體
1.3 工業互聯網是雙碳園區建設的重要加速器
二、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發展需求
2.1 工業化互聯網雙碳園區的內涵
2.2 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建設的四大發展需求
三、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總體視圖
3.1 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關鍵相關方
3.2 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整體框架
四、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基礎理論方法
4.1 計量方法
4.2 基礎核算方法
4.3 綜合核算方法
4.4 能源需求預測方法
4.5 碳排放預測方法
4.6 綜合能源調度技術
五、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評價及指標體系
六、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建設路徑
6.1 提出需求
6.2 制定規劃
6.3 啟動建設
6.4 監測跟蹤
6.5 檢測評估
6.6 示范推廣
七、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碳管理實施閉環
7.1 碳盤查
7.2 碳核查
7.3 碳交易
7.4 碳改造
7.5 碳評價
八、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的發展與保障
8.1 政府引領
8.2 保障措施
附錄: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評價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