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5G發展,將5G、人工智能等列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作出部署。那么,為什么5G會被列入新基建?發展5G又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5G為什么被列入新基建?
新基建,“新”就新在智能化上。5G網絡相當于信息數據的高速公路,眾多的高速公路就會織就一張四通八達的網絡。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一個國家要發展經濟、進行建設,以及在各民生領域提高服務質量,都必須要建起一個先進、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網絡。
而要發展5G,就需要建設足夠支撐起這張網絡的5G基站。幾年來,國家持續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現在,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個。
5G建設、發展如火如荼。然而,回首往昔,從最初的1G,也就是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5G,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通信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一些發達國家。
技術水平低、缺乏產業配套,這就使得我國在1G、2G時代處在落后的位置。通信技術薄弱,也一度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在各方努力下,2000年7月,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被批準為國際電信聯盟的正式3G標準。2009年1月,3G牌照發放,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而在這個過程中搭建起的產業鏈,為此后我國的4G乃至5G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挑戰,自立自強,啃下技術“硬骨頭”是唯一途徑。經過艱難地追趕、跨越,我國5G發展走上了一條快車道。信息通信從最初制約國民經濟發展,成長為帶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和推動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關鍵支撐。
視頻觀看鏈接:
文字、視頻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