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5G+工業互聯網”二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十個重點行業,已涵蓋研發設計、生產運行、檢測監測,倉儲物流,運營管理等環節。現在,小盟帶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下每一個應用場景的描述和應用案例。
檢測監測環節應用場景:生產現場監測
……
場景描述
在工業園區、廠區、車間等現場,通過內置5G 模組或部署 5G 網關等設備,各類傳感器、攝像頭和數據監測終端設備接入 5G 網絡,采集環境、人員動作、設備運行等監測數據,回傳至生產現場監測系統,對生產活動進行高精度識別、自定義報警和區域監控,實時提醒異常狀態,實現對生產現場的全方位智能化監測和管理,為安全生產管理提供保障。
基礎條件
企業具備精益管理基礎,監測方法、監測指標明確,現場可實現 5G 網絡覆蓋,各類監測終端具備5G網絡接入能力,具備整合各類垂直監測系統應用的能力。
案例1
鞍鋼與中國移動合作,在遼寧省開展了“基于5G 的機器視覺帶鋼表面檢測平臺研發與應用”項目建設,實現了生產現場監測場景的應用。在生產現場監測方面,煉鐵廠皮帶通廊粉塵大、光線昏暗、過道狹窄,人員作業危險性高,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通過在皮帶通廊部署4K高清攝像監控系統,覆蓋皮帶通廊出入口與皮帶作業重點區域,利用 5G 網絡實時回傳人員目標及動作、環境、原料、皮帶檢測等信息至云平臺,實現人員作業安全檢測、作業調度信息化、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環境中可能出現的跑氣、冒水、漏液等情況檢測,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通過現場采集的圖片分析,檢測準確率達99.99%以上。同時對攝像頭進行單獨分析,判斷攝像頭是否存在大量粉塵覆蓋,及時進行鏡頭清理,每年可節省皮帶維修費約100 萬元。
案例2
馬鋼與中國聯通合作,在安徽省依托5G技術實現了生產現場監測場景的應用。在生產現場部署4K高清攝像監控系統,通過 5G 網絡實時將生產現場人員著裝和行為動作等高清視頻回傳至后臺系統,系統結合深度AI 學習視覺技術,識別生產現場人員未佩戴安全帽、現場操作行為不規范等問題,進行抓拍記錄、實時告警,實現對人員生產行為智能監管。解決了人工監管客觀性不足、成本高等問題,預防不規范行為導致的各類安全事故,避免事故造成重大人身傷害、設備損失。
案例3
鮑店煤礦與中國聯通合作,在山東省濟南市開展“礦用高可靠 5G 專網系統及應用”項目建設,實現了生產現場監測場景的應用。項目研發建設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及應用,針對極端嚴苛的煤礦生產控制場景,通過5G+機器人、5G+視覺識別等手段對設備狀態、氣體濃度、綜合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實時回傳至調度指揮中心,提升危險環境下的安全生產管理能力,提高了安全生產的預測效率和管理水平。
案例4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與中國聯通、中國電科院合作,在北京市開展了“5G 虛擬測量平臺”項目建設實現了生產現場監測場景的應用。用電環節通過5G虛擬測量平臺,以 12.8K 的采樣率,對電能質量進行監測。利用5G大帶寬、低時延技術特點,將儀表的分析部分云化部署,前端只保留采集裝置,解決了傳統采集裝置功能復雜、成本高的問題,將儀表設備成本降低 90%。有效解決了電力運行監測成本行業性難題,有力推動了電能質量監測的規模部署。項目已在服貿會、石景山、延慶冬奧測試賽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