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曉煒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智能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
導語: 本文基于華潤集團工業互聯網產業實踐經驗,總結產業轉型發展趨勢、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和建議。文中重點分享了華潤集團在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實踐中的聚焦點和華潤經驗。展望未來,華潤集團將繼續推進工業互聯網生態建設,助力各行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當下趨勢、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從發展趨勢來講,未來的世界一定是萬物互聯的世界。機器設備將會通過物聯網技術手段連接在一起,人會通過手機等移動互聯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作為當前社會經濟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組織和企業一定會被連接在一起,他們連接的手段就是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是企業生態的連接器。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既是數字產業化的新增長極,更是產業數字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夯實產業數字化發展根基,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自2017年12月提出“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工業互聯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同時,工業互聯網已連續五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明確為重點任務之一,成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從最初通過物聯網和數據分析技術提升資產運營績效的簡單概念,到如今成為國家發展戰略范疇的新基建之一,工業互聯網正以超預期的速度發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先后經歷了“兩化融合”、“互聯網+”和“新基建”三個發展階段,定位不斷上升。在這個快速發展過程中,工業互聯網平臺初期一些戰略路徑模糊、商業模式不清等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 未來企業競爭,一定是價值鏈和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的競爭。企業一定會加入這個資源鏈整合以后的價值鏈和產業鏈條當中,所以在行業當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企業或者頭部企業,一定要盡早的布局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平臺,這樣才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高的節點和更有利的位置。 在新的發展階段,大家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即:如何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化應用,規模化打造車間級、企業級、以及產業集群級的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如何幫助企業加快推進智能制造與智慧工廠建設,助力產業提質增效;如何面向企業打造產業協同平臺,助力產業集群轉型,需要行業共同努力。 在企業級賦能發展層面,各業務單元需要一把手的支持,做好頂層設計,以效益與效率為導向,把握好消化、吸收、轉化與自主創新的關系,把握具體執行過程中的由點及線、連線成片的突出重點,關注數字化人才的數量匹配、能力打造、結構優化等是推進企業轉型成功的關鍵。集團要做好共性管控與行業個性差異之間的平衡,同時,需要不斷引導大家加深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逐步推動工業互聯網轉型的診斷、規劃、建設及應用。針對中小企業,提供交鑰匙工程服務,并可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等產品提供金融助力;針對大型企業,保證網絡信息安全的同時,挖掘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推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打造示范標桿。 從產業鏈生態發展層面, 十四五期間,各省市積極承接國家戰略規劃,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全面加快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園區”是實現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式。產業園區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經濟增長和創新集聚地,蘊含著海量的企業主體、應用場景和潛在需求,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的有效載體。華潤集團多個產業為全產業鏈覆蓋,如快消品、建材、醫藥、半導體等,具備天然的“雙鏈融合”土壤和應用場景,即依托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除了通過科技手段賦能園區企業轉型升級、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外,我們也積極鏈接產業資源、金融資源,并依托自身的商業運營能力,構建以“產業+科技+金融+商業”為核心要素的新型產業集群生態系統。 企業信息系統將由當前ERP為核心的階段演進到工業互聯時代。企業信息系統的演變的規律來看,始終是資源集成范圍不斷擴大和延伸的過程。最早的系統是字處理軟件,是個人辦公系統;再往后是部門級的應用,包括財務核算、人力資源管理的軟件都是服務于部門管理。到90年代之后ERP開始盛行,是企業跨部門整合流程和資源的工具一直發展到現在。未來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或者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它的核心應用平臺、技術平臺或者支撐核心應用的系統將會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即企業的核心架構將從ERP擴展和過渡到工業互聯網。 在實施推進策略方面,工業互聯網前期實施需要大量投入,需要有長期主義精神,保持耐心才能見到成效,這就容易造成短時間內的投入產出不平衡。這也是對企業決策者和數字化工作者關于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戰略定力和耐心的考驗。回歸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本身,在當下的數字化時代創新發展模式,一定要跳出既有的工業化思維,要聚焦于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即面向包括基層員工、基層管理者、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公司經營決策層人員等帶來價值,借助平臺實現全產業鏈全要素的數字化連接和賦能,貼近基層改進作業體驗、提升作業效率和管理效率,支持內外部高效協作,實現更高效的經營決策和業績改進等。 二、產業實踐過程,聚焦“人、機、碳”三大要素
華潤集團業務橫跨6大領域,下設26個業務單元,擁有2000多家實體企業,約一半為制造業企業,在深入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人、機、碳”這三大要素對于問題的解決和價值創造,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人,即人員。華潤集團有37萬多員工,對人效、人員思維及能力的提升等,關注度很高,這些也恰恰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對人效的提升不用多講,華潤旗下制造業以流程型行業為主,非常多“三高”作業,高危險、高精度、高重復,華潤過去啟動了非常多的數字化項目來推動提質增效。但在人員思維和能力提升方面,很多業務單元不夠重視,或推行的效果不如預期。我們經常講“造物先造人”,推動人的思維轉變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我們依托集團平臺和多年的產業實踐,聯合華潤學習與創新中心、中央企業數字化發展研究院和大灣區央企數字化協同創新聯盟等機構,開發了一套完整、先進的“人員數字素養提升計劃”,通過系列的精益輔導、數智化培訓、行動學習,助力企業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統一認知,全員理解并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及工業互聯網戰略落地。
機,即設備。在華潤集團2萬億的資產中,近半數是設備資產。設備與生產績效強相關,尤其對于流程型行業而言,避免設備非計劃停機、保障連續生產,對企業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在生產旺季,一臺關鍵設備突然停機,對單工廠每天利潤的影響可能達上百萬。而且很多生產基地較為偏遠、關鍵設備都是重型機械,像華潤水泥基地的預熱器,高度可達100米,像華潤電廠風力發電機的風輪,直徑可達130米。這些產線設備運維工作的開展,難度大、危險高、費用貴,而且招工很難,有些基地還需定期組織心理培訓師給相關的設備運維工程師進行心理輔導,才能保證員工穩定性。在面向設備的管理與運維方面,華潤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了一整套的設備在線監測、設備管理、遠程診斷系統,可以實現對關鍵生產設備的在線監測、預測性維護與全生命周期線上化管理,可大幅提升設備投運率和運維人效。
碳,即雙碳。在2020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之前,華潤便開始了節碳雙控、精益能源管理的探索。華潤旗下的制造業多為碳排放大戶,一直非常重視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過去每年在節能減排上的投資有20多億元。華潤是國資委認證的“節能減排突出貢獻企業”,并多次獲得香港綠色企業大獎,旗下還有諸多綠色生產基地認證的榮譽,比如位于汕尾的海豐電廠,是集風、光、火發電為一體的綠色能源示范基地。華潤在推進節能減排的過程中,積累了較多產品能力。目前正在積極探索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節碳雙控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能夠快速構建工廠級節碳管理體系,應用于智慧發電、碳排放及碳配額的綜合決策,實現對能耗的實時管控,達到能耗和碳排的總量控制和強度控制,助力雙碳目標達成。
三、展望未來,工業互聯網助力企業贏得新競爭優勢
華潤集團“十四五”智數化戰略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定為集團戰略級平臺,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突破的重要手段。華潤工業互聯網平臺孵化于華潤自身跨行業跨領域的豐富業務場景,目前已在建材、食品飲料、化工、半導體、醫藥和能源等多個行業領域應用,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是華潤集團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產業賦能平臺之一。今年5月,華潤工業互聯網平臺(Resolink)也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簡稱“雙跨平臺”)。華潤將通過自身不斷的探索和迭代,打磨出穩健可靠的工業互聯網產品和解決方案,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助力各行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 章曉煒 章曉煒先生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和渥太華大學,曾先后擔任埃森哲咨詢總監和IBM全球咨詢副合伙人,現任華潤集團智能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同時擔任國資委國資監管信息化專家組成員和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聯盟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