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深入推進和“512”工程的圓滿收官,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水平、基礎設施賦能能力、創新生態活躍度水平等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目前已由夯基筑臺的建設起步期加速邁入應用推廣的規模化發展期,工業互聯網作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和關鍵抓手作用日益凸顯。在強勁的發展態勢帶動下,資本“活水”加速流向工業互聯網,逐步形成了“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2022年,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繼續保持了增長勢頭,網絡及標識、“5G+工業互聯網”等賽道初創企業創投活躍度逆勢增長。
在資本市場中,工業互聯網企業表現也略強于市場整體,但也出現了一定的波動并呈現出兩頭分化的態勢,上市企業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繼續保持了增長勢頭,但初創企業的創業創新活動活躍度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具體來看,2022年新增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53家,首發累計融資規模581.34億元,聯盟追蹤到的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總數量達到262家,科創板、創業板是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的主要集聚地。同時,追蹤到403家企業的443次融資,累計融資規模超過475億元,“5G+工業互聯網”成為熱點賽道。深耕科創領域的風險投資基金、大型私募基金仍然是工業互聯網領域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政府引導產業基金的布局力度也不斷提升。
本次報告首次嘗試從投融資的視角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整體態勢和發展特色進行洞察,并圍繞區域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市場主體和投資主體四個維度總結了我國工業互聯網投融資發展的五大趨勢。區域發展方面,我國投融資區域格局加速向“多點開花”的方向演進;產業鏈供應鏈方面,工業互聯網投融資產業鏈呈現出“漏斗型”的特點,結構更加合理、韌性不斷增強;主體方面,民營大中型制造企業繼續扮演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的“領軍者”角色,更具科技含量的專精特新等企業受到資本的普遍青睞;投資主體方面,政府引導基金的主體不斷向縣域一級下沉,工業互聯網賽道的投資邏輯更加務實合理,機構對被投企業的投后服務模式加速向縱深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呈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國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顯示出了旺盛的生機活力。在中國經濟“穩”的基調更明確,“進”的要求更積極的背景下,工業互聯網發展不斷迎來政策利好,政策預期的穩定性和市場主體的信心不斷增強。工業互聯網連續6年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2個省級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對工業互聯網2023年發展做出政策部署,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同時,軟件、平臺、行業解決方案等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有望衍生出更多新的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綠色化發展有望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全新領域。
報告認為,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融資活躍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在資本的助力下將加速向規模發展過渡,推動工業互聯網更好發揮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是聯盟連續第四年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投融資報告》,在報告編寫過程中走訪了多家投資機構、重點企業、研究機構,相關領導和專家對報告的撰寫給予了大力指導。報告基于公開資料和數據進行清洗、整理和分析,存在問題與疏漏在所難免。在此,對參與撰寫、給予指導、提出意見的同行與專家一并致謝,歡迎各界專家一起探討,推動報告更加準確完善。
編寫組成員(排名不分先后):
肖榮美、王欣怡、宋凱捷、王婷婷、金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