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部署,包括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建設,標識解析產業生態培育,標識應用創新發展。
工業互聯網標識可為制造業各類對象建立全生命周期“數字畫像”,通過分層分級解析節點查詢和關聯對象在不同環節、不同系統中的數據,在此基礎上企業還可以借助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各種智慧化應用,并為關鍵產品的監管提供基礎支撐,標識解析體系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降低了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門檻和使用成本,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高效協同。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與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步入快車道,國家頂級節點穩步運行,二級節點快速發展,標識應用成效初顯。當前,按照標識解析增強行動的要求,還需要從做大規模、做深應用、規范管理三方面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發展水平,深化標識在制造業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發揮出標識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環保產業鏈龐大,產業環節眾多,涉及廢物產生、環保技術與裝備、節能產品與服務等,同時其產業鏈長度長、關聯度大,而且屬于典型的政策法規驅動型產業。既要突出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政府引導,驅動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市場。雖然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進步,但隨著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視度的提高,環境保護任務越來越艱巨,標準也越來越高。環境保護的信息化需求日益增多,通過工業
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解決行業的信息孤島、信息透明度低、環境信息龐雜,環境數據分析不足等問題,將有力推動環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為了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環保行業應用推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標識組聯合環保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編制《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指南(環保)》(以下簡稱指南)。本指南適用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N(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門類下的大類77(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聚焦于的中類772(環境治理業),包括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治理、危險廢物治理等。本指南主要圍繞環保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提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施路徑、總結標識解析應用模式,為環保行業產業鏈相關參與方落地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提供參考。
本指南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政府部門的指導,得到了史薇、張軍國、王波、時宗勝、蔣奇、魏儒義、魏峻山等專家的指導,并得到了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江蘇中天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光譜與成像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排水管理事務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牽頭編寫單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參與編寫單位:
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工商大學
廣東長天思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編寫組成員(排名不分先后):
劉陽、田娟、劉澍、劉巍、謝濱、童晉、葉子豪、毛佳茗、許義軍、徐明力、親小鐘、貢單燕、李瑋、陳京南、王鴻宇、李晉仙、宋麗圓、楊帆、袁叢明、周健、田帥、楊奎淋、許繼平、白玉廷、趙峙堯、崔曉玉、于家斌、余陽、梁文智、蔣鴻偉、梁卓雄、蔡宇平、楊斌、劉萌、馬楠、王張卿、李雨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