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積極參與國家項目及行業協會相關工作
匯聚專業人才隊伍,集中輸出行業應用
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助力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
推動“新基建”基礎電信網絡建設 做工業領域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
2020年3月,中央再次強調推動“新基建”和工業互聯網發展,5G+工業互聯網戰略成為通信業的重要發展機遇。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信”)經過不斷深入探索,打破行業壁壘,實現了跨行業跨領域的多項示范性應用落地,攻克諸多技術難題,為產業發展輸出大量研究成果。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積極響應國家和社會要求,在能力提升、服務優化、生態打造、政策扶持等層面不斷發力,推動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
積極參與國家項目及行業協會相關工作
中國電信承接工業和信息化部《2018年制造業“雙創”平臺建設專項—制造業“雙創”技術轉移中心建設》任務,建設“標識解析云服務技術轉讓中心平臺項目,并持續進行后續升級和推廣。截至目前,中國電信已深入參與工業互聯網相關國家項目20余個,在全國16個重點工業省份展開了相關探索實踐,在超過10個省市建立了工業互聯網云平臺。
作為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簡稱“AII”)副理事長單位,中國電信已完成行業及AII標準十五項,發布相關行業研究成果九項,其中7項由中國電信牽頭完成。
匯聚專業人才隊伍,集中輸出行業應用
中國電信于2019年成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中心,在重點區域成立了工業互聯網專職團隊,深入10余個細分行業,打造了30余個具備示范效應的行業標桿,聯合各相關單位開展基于5G網絡協同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物聯網能力的研究,并與海爾、中建鋼構、三一、徐工、吉利、濰柴等十余家行業龍頭共同驗證打造了5G+智慧工廠、智慧工地、智能倉儲等多個工業互聯網創新場景與應用。
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公共服務平臺助力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
2019年,中國電信發布了自主研發建設的“天翼云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平臺以工業智能連接為切入,提供先進的工業PON網絡連接、數據采集、設備監控、數據存儲、數據分析、運營優化、資源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研發和生產周期、挖掘數據價值、節約人力成本、降低能耗,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新冠疫情發生后,中國電信基于天翼云平臺積累的基礎和能力,面向各地政府、園區等“戰疫”管理服務部門,迅速上線了為企業提供復工復產、做好防疫防控的跟蹤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翼企復工”,在特殊時期為政府與企業架好橋梁,為有序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平臺建立了全國企業復工復產大數據中心,基于疫情后企業復產情況制定針對性政策,及時響應企業物流、缺人、原料等多類訴求;工業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平臺提供智能車間、工業云等信息化手段跟蹤企業復產運行情況,綜合分析產業經濟運行態勢,研判各地、各企業產能恢復周期。
疫情期間,中國電信免費為工業企業提供天翼云會議等12項信息化工具,天翼云會議累計服務會議107.56萬個(累計參會人數423.96萬人,累計總時長76.36萬小時),智能音箱累計服務客戶620個(累計開通1.1萬個客戶端,累計播報33萬次)。“翼企復工”平臺覆蓋全國14個省,累計注冊用戶3617個,報備企業909家,員工信息8295個?;谝陨蠎煤推占扒闆r,在疫情結束后,該平臺可作為政府基于數字化精準施策、產業經濟運行態勢監控、長期精準高效服務企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典型案例
01
美的5G+智慧工廠
為助力美的構建智慧工廠,打造大灣區5G智能制造典范,中國電信為美的提供基于5G移動網絡的“5G+智慧工廠”整體化解決方案。通過部署5G宏基站、室分系統、邊緣計算MEC、控制切片和采集切片,實現園區、生產線實驗室5G網絡全覆蓋,提供統一化、標準化的無線接入,實現高可靠、高性能的數據傳輸和數據分流,做到關鍵數據不出園區。
方案實施后,美的實現了整廠視頻監控、智慧看板、MES掃碼和機器人巡檢等智能化管理。采集的信息通過中國電信MEC進行分流,本地數據通過5G基站回傳至美的數據中心,遠程數據通過5G基站傳輸至5G核心網。操控人員可通過中國電信5G+MEC邊緣云實時控制生產區域的機器人。中國電信5G上行增強技術為AR攝像頭提供大帶寬網絡,避免WIFI和布線帶來的運維困擾;通過MEC系統為視頻AI處理提供集中算力支持,虛實結合指導一線人員操作。
預計未來兩三年,“5G+智慧工廠”提供的AGV小車、AR工業輔助、KUKA機器人等柔性智能制造場景,將實現生產效率提升10%、利潤增長3億,并將推進柔性生產、帶動產業升級。在此項合作基礎上輸出的《美的5G工業互聯網應用白皮書》,對5G工業互聯網產業具有指導意義。
02
中建鋼構工業互聯網制造大數據平臺
隨著鋼結構行業智能化生產線的升級,新的加工方式、新的數據收集與傳遞方式、新的生產資源配給等問題給傳統的制造管理模式帶來的沖擊愈加明顯,對業務協同、資源調配、人員能力、運營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也愈來愈高。
中國電信依托天翼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與部署,為中建鋼構提供了面向鋼結構制造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包括工業PaaS子系統、運維管理子系統、工業智能網關管理子系統?;诠I互聯網平臺采集和匯聚設備運行數據、工藝參數、能耗數據、物料配送數據和進度管理數據等現場生產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和反饋,在制造工藝、質量管理、設備維護和能耗管理等具體場景中實現優化應用,為鋼結構行業提供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服務,集成以成本為維度的面向企業運營管理的決策優化分析應用。
平臺建成后,客戶生產效率提高10%,產品不良率下降10%,整體運營成本降低6%。5G創新應用為企業內部成本降低超4000萬,新業務增長點預計每年帶來1.6億元經濟效益。
推動“新基建”基礎電信網絡建設 做工業領域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
目前,現有工業網絡種類繁多、形式復雜、標準各異,工業行業數據在安全保密方面的特殊性要求極高,如何降低升級改造成本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確保上云數據的安全問題,需要運營商進行更多研究和探索。不同的行業客戶選擇的網絡供應商不同,在網絡方案制定時會遇到因頻譜等資源不一致而帶來的阻礙,中國電信建議為工業互聯網單獨新增頻譜資源,將定義的頻譜分配給電信運營商統一建設和運營,運用混合頻譜組網方式服務不同應用場景,以保障工業數據在安全性、時間敏感性方面的特殊要求。另外,現有工業互聯網數據從采集、傳輸、管理、處理到分享的標準各異,這為工業互聯網的規?;l展造成一定阻力,建議從制定行業標準入手,逐步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中國電信將推動“新基建”基礎電信網絡建設,增強網絡基礎資源支撐能力,做大做深工業連接,將5G與工業PON等技術延伸至工廠內網,為產業鏈各環節提供全面連接生產要素的網絡基礎,以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形式,實現工廠內網的廣覆蓋、大連接、高可靠。提升天翼云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著力打造數據中臺的核心能力,增強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能力。構建1+1+5+N的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以工業云網為基礎設施提供高質量互聯基礎,以工業互聯網開放平臺為匯聚核心,面向各細分行業打造合作生態圈,實現典型場景和應用的全覆蓋。推進5G行業無線專網策略研究和邊云協同能力的研究,結合不同行業客戶無線專網需求,在滿足生產建設需要的同時,增強服務的安全性,切實為行業客戶探索低成本、低難度、輕量級、更靈活的綜合部署方案。持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產業聯盟相關發展要求,助力企業實現上云上平臺完成數字化轉型,降低中小企業接入門檻,推出優惠政策,加快更多關鍵技術產品的供給和可復制的行業應用案例。
關于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寬帶互聯網絡和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具備為全球客戶提供跨地域、全業務的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和客戶服務渠道體系。長期以來積極發揮通信行業信息化發展與建設主力軍作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寬帶中國”戰略,積極響應落實國家“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作為深化轉型的重大戰略舉措,支撐《中國制造2025》實施和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相關業務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沈亮:18918564066 shenliang@189.cn
本報告所載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圖片、數據、觀點、建議,不構成法律建議,也不應替代律師意見。本報告所有材料或內容的知識產權歸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內容除外),并受法律保護。如需轉載,需聯系本聯盟并獲得授權許可。未經授權許可,任何人不得將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以發布、轉載、匯編、轉讓、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將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通過網絡方式傳播,不得在任何公開場合使用報告內相關描述及相關數據圖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聯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