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基本情況
1、申報企業情況
企業名稱 | 華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 |||
辦公地址 | 浙江省衢州市廿新路18號9幢1號 | |||
聯系人 | 姓名 | 王濤 | 電話及手機 | 15695703193 |
職務 | 項目申報副主管 | 電子郵箱 | wt@huayou.com | |
企業簡介 | (一)企業基本情況介紹 華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為上市公司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8.7億。主要產品為各種型號三元正極前驅體,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電源領域。 目前已具備2萬噸/年NCM前驅體的產能,6條生產線全部采用國際先進水平的自動化設備,通過嚴格的生產技術條件和獨特的工藝控制,實現產品微觀形貌可控、振實密度高、粒度分布窄、雜質含量低等各項指標均達到行業中高端水平,并進入SDI、LG、GSEM,L&F等國際高端客戶的供應鏈。 公司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7.66億元,利潤1661.37萬元,研發投入3938.67萬元,占銷售收入的5.1%;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17.6億元,利潤1836.28萬元,研發投入8446.48萬元,占銷售收入的4.8%,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介紹 公司設有獨立的技術研發中心——鋰電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擁有專職研發人員71人,均為本科及以上人員,其中博士4人,碩士28人,具備高級職稱人員6人,外部兼職專家7人,擁有4000余平米的研發場地,各類儀器設備價值3000多萬元,并投資4000余萬元建設小試、中試、大試、檢測等研發平臺,具備業內最先進的化學、材料研究和測試條件,以及前驅體性能的測試設備及技術,包括牛津能譜儀EDS、場發射掃描電鏡、扣式電池測試柜、電化學工作站等,為新能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及其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發提供了優越的硬件基礎。研發團隊實力雄厚,于2017年榮獲“衢州市重點創新團隊”稱號。研發機構2018年被認定為衢州市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第十六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同時,公司注重技術引進及轉化,與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友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公司于2016年設立研究所,2019年設立鋰電研究院。2018年被認定為衢州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衢州市企業技術中心,通過幾年建設,研發基礎設施和設備得到不斷的完善和提升。目前擁有2655平方米的研發場地,為研究開發提供了寬敞、整潔的研究環境。 公司技術創新平臺經過多年的建設,特別是在硬件科研設施方面,具備了相對完善的科研設備,能滿足企業科研及檢測的需求。截止2019年底,公司科研設備原值總額為3093.89萬元,為新能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及其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發提供了優越的硬件基礎。 |
二、工業數據中心優秀案例
1、工業數據中心簡介 | |
數據中心名稱 | 華友新能源智能工廠大數據中心 |
數據中心基本情況 | 數據中心通過整合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產業鏈上下游等資源,建設華友新能源智能制造平臺,綜合應用物聯網、信息化、云計算、自動化等技術,通過建設物聯網車間、SAP ERP、MES、WMS、PLM、SRM、CRM、SAP BW、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并實現系統間的集成應用,打造新能源智能工廠。數據中心通過實現產業鏈企業間的供需協同,推動企業內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倉儲物流、客戶關系管理等制造資源的數字化、在線化,提升華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制造資源網絡化配置和優化能力,大幅提升制造過程的生產效率,降低產品不良率,縮短訂單交付周期,并能快速適應市場和多變的客戶需求。 |
當地環境條件 | 工業電價:2.11元/噸 水價:0.67元/千瓦時 數據中心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高新產技術園區華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主廠房內。地理位置處于江山港沖積平原,屬于衢江一級階地區。衢州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夏交替明顯,四季分明,日照時間較長,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公司運用性能更加強大的服務器系統,建立了VMWARE的虛擬化服務器群,為公司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網絡條件優越。 |
2、業務需求場景、技術落地場景 | |
業務需求場景 | 場景1:技術研發 公司需要實施產品技術創新戰略,實現產品差異化競爭,有效整合企業內外資源,實現數字化協同研發,提高產品研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升產品質量。這就需要公司具備產品數字化協同研發能力,具體如下: 鋰電材料研究所負責公司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工作,搭建了企業資源全方位服務的LIMS平臺,在以強大的研發先進設備為支持的基礎上,進行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完善研發和技術標準化數據庫,記錄大量寶貴的檢驗數據并進行整合,與外部研發機構合作進行協同化產品開發,致力于生產高、精、尖的先進化產品,涉獵很多新的研發技術和領域,快速吸收并轉化應用能力,不斷學習和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 場景2:精細化生產運營管理 基于精細化生產制造的理念,持續改進和提高生產設備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深耕SAPERP企業資源計劃的運用,基于核心業務的管理結構,結合SAPERP化工行業最佳業務實踐進行優化升級。 生產方面,實現生產計劃與銷售計劃的協同、生產調度、生產領料、生產消耗報工、產品入庫以及生產進度信息跟蹤等工作的系統管控,使企業管理人員及生產人員充分了解生產情況,做出及時合理的反應,從而提高生產業務管理水平;同時通過系統的集成功能,實現生產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業務集成。以生產主計劃協同優化為牽引,進行生產制造全過程供應鏈的精細化管理,提升生產過程中數據利用分析能力,提高準時交付率,降低庫存,提高生產效率,彰顯企業制造資源優勢,助推企業綜合競爭力持續進步。 質量方面,通過對質檢項目、采樣規則、檢驗計劃等主數據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建立起一個高度集成的質量信息系統。質量信息與采購、生產、庫存、銷售無縫鏈接,實現產品質量記錄、批次信息全過程可追溯。通過系統整合及數據集成,實現品質信息從LIMS系統抽取,減少質檢數據的重復錄入和整理,提高質量活動的工作效率;通過對質量報表的分析,幫助質量問題的持續改進,減少質量損失。 場景3:市場精準營銷 公司需要進一步整合和優化銷售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銷售市場的全面、準確把控,做到對消費者的高效、精確銷售。這就需要公司具備快速的市場營銷能力。 就銷售管理而言,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全方位的進行客戶管理,包括客戶信息、客戶報價、客戶合同等相關記錄來掌握客戶動態,以便客戶服務中占據主動,服務更加精確到位。而且由于客戶管理數據的支撐,客戶分析也更加高效和智能,有利于客戶管理和訂單計劃管理。同時,可以通過不同渠道進行信息的實時反饋,提升銷售協同能力,對后續客戶服務、訂單追蹤、信息收集、質量投訴等問題有更好處理能力。 |
關鍵技術落地場景說明 | 場景1:構建集實時監控、安全管理及應急指揮一體平臺 構建集實時監控、安全管理及應急指揮一體平臺,打造華友智能車間,有效地對華友新能源能化整體安全環保狀況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測,促進“雙控”體系的有效執行,使得華友新能源能化可以掌握安全環保管理的主動權,為華友新能源能化的生產運行保駕護航。 基于GIS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等的企業綜合監控平臺,此平臺作為華友新能源能化信息可視化的集中展示窗口,對華友新能源能化所有相關模塊進行統一集成和數據信息展示。利用這個模塊,企業安全管理或相關負責人可以7*24小時對當前企業各系統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和運維管理,這給華友新能源能化的全局運維帶來相當大的便利。當然,這樣的全局監控程把序不止于安全領域,華友新能源能化也可以把其他領域的系統接入其中,打造成為園區內部的“智能地圖”。 場景2:高效的倉儲管控能力 企業通過建立倉庫WMS立庫管理系統以及WCS自動化立體倉庫監控系統統,優化貨物出入庫流程、貨物上下架流程、數據采集存儲流程、質量追溯流程、產品調度流程,降低倉儲過程管理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錯率。 貨物出入庫流程:WMS實現了與計算機監控調度系統(簡稱WCS)無縫銜接,可以實現自動化立體倉庫和普通貨架庫的綜合管理,在對自動化立體倉庫管理中,實現WMS可以直接將出入庫的信息,下發到WCS,由WCS完成出入庫指令,并將出入庫狀態返回到WMS。 貨物上下架流程:貨位精確定位管理、狀態全面監控,通過終端或數據收集器實時地查看貨位貨量的存儲情況、空間大小及產品的最大容量,管理貨倉的區域、容量、體積和裝備限度,降低貨位蜂窩化現象出現的概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充分利用有限的倉儲空間,提高了倉庫空間利用率。 數據采集存儲流程:通過與ERP系統對接,獲取貨物數據和過程管理信息,在上傳到服務器系統數據庫內,數據信息主要包括:物料基礎信息、供應商基礎信息、收貨單位基礎信息、入庫單、出庫單等。 產品存儲監控流程:自動化立體倉庫監控系統(WCS)由監控計算機、與PROFIBUS網絡通訊系統、與網絡交換機的網絡接口、與堆垛機控制設備PLC的通訊接口、與輸送系統PLC的通訊接口等組成,實現對立體倉庫中自動化設備的自動運行數據采集、以及監視控制,使控制設備能夠根據系統的要求高效、準確地工作,實現貨物的自動存儲及發送。 場景3:高效的產業鏈協同 綜合應用物聯網、信息化、云計算、自動化等技術,通過建設SAPERP、MES、WMS、物聯網車間、PLM、SRM、CRM、SAPBW、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并實現系統間的集成應用,通過實現產業鏈企業間的供需協同,推動企業內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倉儲物流、客戶關系管理等制造資源的數字化、在線化,提升華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制造資源網絡化配置和優化能力,大幅提升制造過程的生產效率,降低產品不良率,縮短合同履行周期,并能快速適應市場和多變的客戶需求。 |
3、數據中心的各層架構技術模式、種類以及趨勢判斷 | |
主要技術舉措(各層架構技術模式、種類) | 1.華友SAP系統 以SAP系統替代原有較為分散的手工系統,整合采購、生產、銷售、品質、設備、財務等部門,實現了業務財務一體化;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覆蓋業務全價值鏈,產品全生命周期及客戶訂單全過程的業務運營和支撐體系,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作效率,消除信息孤島。同時,以提高執行效率和整體運營能力。 2.華友LIMS實驗室管理系統 通過LIMS系統實施對業務流程進行了一次梳理,規范了生產車間和化驗室之間的樣品請檢,結果查詢流程,梳理了化驗室內的樣品審核銜接流程,加強了業務部門對數據的管理及監控,銜接了化驗室和品管部之間的業務數據交互。 3.華友阿米巴管理系統 通過阿米巴系統實現公司經營化管理,確立各個與市場有直接聯系的部門核算制度,以車間為最小的經營核算單位,全員參與經營,培養具有經營意識的人才,追求公司銷售額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 4.華友OA協同系統 通過OA系統代替傳統的紙質簽批流程,實現移動辦公平臺,提高流程響應速度,通過OA的文檔上傳,實現公司文件的統一管理、知識共享和快速傳遞。 5.華友TMS智能物流系統 TMS系統能夠根據用戶提交的計劃發運單推送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可以快速線上派單配車。系統和GPS設備綁定,客戶可以根據移動端隨時查看當前貨物運輸軌跡,并且可以通過圖片上傳反饋貨物破損情況或合理化建議。 6.華友SPC過程管控系統 通過SPC軟件為公司科學的區分生產過程中的正常波動與異常波動,及時的發現異常狀況,以便采取措施消除異常,恢復生產過程的穩定,達到降低質量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它強調全過程的預防。 7.華友BO水晶報表 通過BO水晶報表將SAP系統中的數據,以更直接、更友好的方式展現,供決策層快速經營分析。 8.華友其他系統 NC、考勤系統、E-Learning學習平臺、EOS優時系統等。 |
趨勢判斷 | 趨勢1:工業自動化維度 實現全流程自動化集成,通過對于工廠原料配送、加工制造、成品入庫、等各個環節的整體協同和集成,實現生產制造全流程全自動化集成。 趨勢2:信息化維度 以客戶為關注焦點,以滿足并超越客戶需求為主線,通過繼續強化或者新建SAP ERP、MES、WMS、物聯網車間、PLM、SRM、CRM、SAP BW、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等,實現研發環節上的集成(如研發設計內部信息集成及協同研發),生產制造環節的集成(如采購、倉儲、財務與制造環節的集成),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如產品研發、設計、計劃、工藝到生產、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通過業務模塊之間橫向的集成,破除企業內部信息孤島,形成在企業內部實現所有環節信息無縫鏈接 和交互,這是所有智能化的另外一個基礎。 趨勢3:產業鏈協同維度 通過整合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產業鏈上下游等資源,建設基于產業鏈協同的智能制造“雙創”平臺,通過實現產業鏈企業間的供需協同,推動企業內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倉儲物流、客戶關系管理等制造資源的數字化、在線化,提升華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制造資源網絡化配置和優化能力,大幅提升制造過程的生產效率,降低產品不良率,縮短合同履行周期,并能快速適應市場和多變的客戶需求。 |
4、數據中心助力傳統工業模式的改造升級應用 | |
傳統工業模式與改造后新模式的對比描述 | 為打造精細化生產管理運營能力,技術實現的途徑主要包括:實施 ERP SAP HANA項目,范圍主要包括生產管理PP、銷售管理SD、采購及倉庫管理MM、質量管理QM、財務管理FICO、設備管理PM、人事管理HR七大模塊;業務流程審批由OA系統與之集成,在OA系統內實現系統流程管控;LIMS實驗室管理系統支撐質量檢驗數據及實驗室管理。SAP、LIMS、OA系統集成,實現信息數據共享機制。 1.OA與SAP功能集成 OA主要處理業務流程的審批,而SAP內部沒有審批流程,OA與SAP進行系統集成后,SAP的業務流程通過業務驅動,將審批的節點信息推送到OA系統中,OA系統根據固化的業務流程,完成業務各節點的審批工作。實現了流程的高效執行。 2.LIMS與SAP功能集成 LIMS系統主要服務于實驗室管理,以指導SAP物料品質管控。產品質量管控過程中,原材料采購品質和產成品品質至關重要,而這兩個環節的控制,以LIMS檢驗結果作為SAP質量判定依據。LIMS系統的原始數據,通過與SAP進行集成,實現SAP與LIMS的無縫銜接,實現質量管理的全過程追溯。 |
已取得/預期取得的收益內容 | 1.形成高效的倉儲管控能力 企業通過建立倉庫WMS立庫管理系統以及WCS自動化立體倉庫監控系統統,優化貨物出入庫流程、貨物上下架流程、數據采集存儲流程、質量追溯流程、產品調度流程,降低倉儲過程管理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錯率。 2.基于訂單的快速市場營銷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銷售市場的全面、準確把控,做到對消費者的高效、精確銷售。通過信息系統,全方位的進行客戶管理,以便在客戶服務中占據主動,使服務更加精確到位。通過不同渠道進行信息的實時反饋,提升銷售協同能力,對后續客戶服務、訂單追蹤、信息收集、質量投訴等問題有更好處理能力。 3.先進的技術研發能力 通過實施產品技術創新戰略,有效整合企業內外資源,實現數字化協同研發,不斷提高產品研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搭建企業資源全方位服務的LIMS平臺,在以強大的研發先進設備為支持的基礎上,進行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與外部研發機構合作進行協同化產品開發,快速吸收并轉化應用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4.精細化的生產運行管理能力 a.生產方面: 通過系統的集成功能,實現生產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業務集成;實現生產計劃與銷售計劃的協同,從而提高生產業務管理水平;進行生產制造全過程供應鏈的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及準時交付率,降低庫存。 b.質量方面: 通過主數據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建立高度集成的質量信息系統;實現產品質量記錄、批次信息全過程可追溯;減少質檢數據的重復錄入和整理,提高質量活動的工作效率。 c.優化生產計劃: 通過系統實現生產計劃下達、執行進度實時監控和異常預警,通過系統輔助編制生產計劃; d.優化生產管理: 通過SAP系統的實施,采用系統內生產訂單對生產執行過程進行管理,加強生產執行相關數據的集成性和實時性; e.優化成本核算: 通過系統與各模塊間的數據集成,保障了數據快速傳遞的同時還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 |
5、其他 | |
其他混合場景說明 | 無 |
其他專業技術融合說明 | 無 |
三、案例小結:
該數據中心案例側重介紹云平臺應用,通過建立SAP等系統替代原有較為分散的手工系統,整合采購、生產、銷售、品質、財務等部門,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并建立覆蓋業務全價值鏈,產品全生命周期及客戶訂單全過程的業務運營和支撐體系,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作效率,同時提高執行效率和整體運營能力。該數據中心在助力企業提高工業效率上貢獻較大。
該數據中心是工業數據中心技術助力傳統工業升級的典型案例,具有示范推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