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用、不會用、用不起,是目前工業互聯網領域面臨的最大問題?!?日至8日在蘇州舉辦的2019年產業互聯與數字經濟大會暨第二屆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大會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開誠布公地說。
工業互聯網已不是新鮮的概念,如何讓更多企業享受“工業+互聯網”的紅利,推動制造轉型?與會人員認為,還需從平臺和應用場景上著力,讓工業互聯網平臺繼續“進化”。
“雙跨”平臺,為中小企業解決“怎么用”
會上,工信部公布了我國2019年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代表國內最強技術的十大“雙跨”平臺首次集體亮相,并設置展示區。 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今年7月正式發布了全球首家“智能+5G”互聯工廠;東方國信Cloudiip工業互聯網平臺為20多個行業提供設備管理、研發設計、運營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優化等工業應用;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則側重以開放的生態體系提供基于數據的場景化智能云服務……每個平臺側重不同,但無不展現了工業互聯網從局部突破,著力于縱向深耕和橫向跨界。 脫胎于徐工集團的徐工信息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堪稱“最懂制造業的工業互聯網”,是目前國內唯一已經實現盈利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10月收入增長55%,利潤增長150%。 在徐工信息總經理張啟亮看來,漢云平臺“爆發”,是因為它為客戶解決了“怎么用”的需求,“生產中的生產管理優化、能耗與排放管理、生產監控分析等,服務業中的產品后服務、設備健康管理、產業鏈金融、預測性維護等,都是客戶最關心的應用場景,也是漢云平臺聚焦的方向?!? 目前,漢云平臺接入的設備已經超過67萬臺,遠不止工程機械一個領域,還包括零部件加工、環保設備、新能源汽車等九大行業,其中聯入該平臺的中小企業已占52%,這也正是“雙跨”平臺的魅力所在。 長江潤發(張家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助理唐曉坦言,盡管長江潤發的自動化程度比較高,但仍存在著設備狀態管理無法透明化的問題,同時缺乏生產管理系統。 “漢云平臺將所有設備全部聯網,實現設備狀態實時采集、公示,并為我們導軌生產車間打造了專屬控制中心。”唐曉說,通過解決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及追溯問題,保證信息反饋處理正確性和及時性,實現提升產能、節拍、質量等,長江潤發設備綜合效率提升了10%,生產數據可追溯性提升60%。
創新應用場景,解決行業痛點
除了“雙跨”平臺,會上還發布了2019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案例。記者會上會下采訪了多家省內平臺發現,創新融合應用正走向縱深,按需定制、分享制造、產融合作等新模式、新業態等不斷涌現。 瞄準行業痛點,創新應用場景,是最重要開發方向。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受環境影響,功率不穩定,致使傳統電網無法承載。江蘇中天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邊緣終端Ibox以及智能穿戴設備IMWatch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實現對電量電費的統計基礎上,我們還能對電站的電能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并對未來一周的充放電、用電量和電費進行預測?!敝刑旎ヂ摼W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目前,該應用為電站運行曲線監控和儲能策略調整提供了數據支撐,有效提高企業電能管控能力。 對于傳統紡織企業來說,現有銷售管理系統對顧客信息抓取太淺,無法全流程追蹤與反饋。而蘇寧供應鏈體系上游有3萬家供應商,下游有2萬家中小微的B端企業,其開發了基于智慧零售大腦的家居行業柔性供應鏈,發揮供應鏈、物流、金融服務體系優勢,實現消費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擁抱”,幫助紡織企業快速轉型升級。 “借助蘇寧人工智能決策體系,我們將銷售管理系統與其他系統進行對接,現在實現了全流程的追蹤與反饋,營銷推廣也更精準了,現在我們擁有全球最大的窗簾智能個性定制柔性生產線,可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定制需求?!焙q鰤艏揖迂撠熑烁嬖V記者。 紫光云引擎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打造的紫光UNIPower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多種協議技術統一處理,外協工廠數據自動上傳,解決了協同生產和制造管控的行業痛點……不同的平臺企業將技術突破、模式創新與產業實際需求結合,形成各有側重、協同發展的平臺體系。
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核心
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指出,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工業互聯網三大功能體系之一,是推廣工業互聯網的核心。 目前,全國具備一定行業、地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50家,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突破65萬臺(套),平均工業APP數量近2000個。一批創新發展高地初步形成,如以解決方案供應商集聚為特色的北京,以產業鏈協同為特色的廣東,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特色的山東,以塊狀經濟推廣應用為特色的長三角地區等。 “總的來看,當前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進入加速發展階段?!蓖跣抡苤赋?,下一步,還須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加快補齊工業互聯網平臺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短板。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與工程化推廣,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服務能力。 工業互聯網為推進我省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重要突破口。省工信廳副廳長胡學同告訴記者,我省從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體系三方面推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無論是從整體的實施意見、企業上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還是從兩化融合貫標、工業APP的發展,都制定了三年的行動計劃?!? 如何讓更多企業敢用、會用、用得起工業互聯網?胡學同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在13個重點產業集群中,分別打造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該領域的中小企業賦能;并完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資源池”,把能夠提供各行各業解決方案的企業、機構聚集起來,促進應用端和供給端更好對接。 各地也紛紛搶占“風口”。蘇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國十大“雙跨”平臺中,已有阿里、浪潮云、華為等6個“雙跨”平臺在蘇州落戶,今年該市成功開展了多領域“5G+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探索,正全力打響“工業互聯網看蘇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