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余曉暉在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主論壇上,以《加快釋放“5G+工業互聯網”潛能 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為題進行演講。
余曉暉在發言中談到,與4G和WIFI6相比,5G可以滿足工業大部分應用場景需求,同時5G不僅僅是一個信息傳輸技術,它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一起,構成了賦能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數字技術集群。當前,5G仍然處于標準迭代和技術演進的快速發展階段,目前所應用的場景大部分是基于R15標準,隨著R16與R17標準的陸續發布,以及產業化進程的加速,將使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潛能得到極大釋放。低時延和確定性是實現5G在工業領域規模化應用的關鍵,5G能不能在工業領域成為一個賦能于各個環節的變革性技術,取決于它能否解決好低時延和確定性問題。
余曉暉介紹說,兩年前全球的無線網絡在工業應用的比例只有5%,隨著5G標準從R15到R16、R17版本在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大連接等方面的能力增強,幾乎所有行業對5G的創新應用,都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如今“5G+工業互聯網”已初步展現變革性的賦能意義,已在采礦、電子、港口、鋼鐵等多個行業應用。例如在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應用實踐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建成400多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就是利用5G的無線化和低時延的特性,實現了“機進人退”。在電子制造業“5G+工業互聯網”應用實踐方面,在華為南方工廠(團泊洼),生產線上的設備完成了5G改造,形成了柔性生產制造,原來調整產線需要10人7天完成,現在可減少至2人2天完成,效率提升顯著。截至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5G+工業互聯網”十大重點行業二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已經覆蓋了比較主要的行業,其中我們看到可喜的變化是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范圍擴展了,5G與生產環境的結合更加緊密了。
余曉暉認為:今后在推動“5G+工業互聯網”持續深入應用賦能的過程中,要解決幾個突出的問題:首先,要解決5G工業芯片模組價格高的問題,消除“5G+工業互聯網”發展遇到的產業瓶頸。現在5G模組價格是4G模組價格的10倍以上。為此,一方面要進行模組精簡化,現階段5G通用模組存在大量的功能冗余,精簡化模組是短期內降本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要推動模組定制化,根據行業需求,增強或削弱部分基本功能,與行業業務特性相結合。第二,要解決5G終端匱乏的問題,不斷豐富5G通用終端和行業終端。在5G通用終端方面,要加強三類終端研發:分別是工業5G網關、5G CPE、5G DTU、5G TSN交換機等基礎連接類終端,車載終端、巡檢機器人等運動控制類終端,以及5G攝像頭、工業5G相機、5G AR/VR 終端等視頻類終端。在5G行業終端方面,要加強電力授時CPE、5G醫療手術機器人、5G煤礦防爆攝像頭、5G PLC、5G AGV、5G掘進機等行業特色終端的研發與產業化。第三,要進一步優化“5G+工業互聯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既要繼續構建供給側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各環節技術創新,又要開展產業鏈監測評估、5G+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評估等需求側平臺建設,形成產業發展的閉環。
余曉暉強調,下一步5G URLLC將分階段匹配工業控制應用需求,激活更深層面的變革創新。一是推動5G URLLC標準逐步落地應用,推動5G技術深度融入工業應用場景,真正匹配工業控制需求。二是推動5G+TSN與uRLLC技術能力的融合,通過TSN over 5G、5G over TSN,以及端到端TSN化5G等三個階段有序推動5G與TSN的融合部署應用。三是推進5G URLLC+工業控制應用落地試驗,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開展“5G URLLC”先鋒營,加速產業生態圈培育。
最后,余曉暉介紹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將聯合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5G應用方陣等,推動5G URLLC先鋒營、5G全連接工廠“藍海”計劃,與產業界共同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發展,加速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變革,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