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量,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堅實支撐。自2018年以來,“工業互聯網”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2024年兩會已拉開序幕,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特別推出“AII報兩會”專題欄目,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年圍繞新型工業化、新質生產力、制造業、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內容,來自聯盟的代表們都準備了哪些提案?委員們怎么說?
推進數實融合,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曹鵬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產業各方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并取得明顯成效,但實體產業在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還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一些國產化舉措還沒有真正融入產業實踐,尚未創造產業價值。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建議,進一步發揮產業互聯網平臺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推進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同時,積極推動國產自研技術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揮產業互聯網平臺作用,打造數字化轉型直效通道
“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快速發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在連接供需、組合要素、打通產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帶動產業上下游各類大中小企業提質增效和融通發展方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曹鵬表示,在加快推進數實融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建議給予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更多支持,為政府及社會各界提供更直效的助企通道,促進產業發展。
一是強化普惠性機制建設,通過產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助力中小企業的直效通道。曹鵬建議,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門與產業互聯網平臺之間信息共享、分擔共治的助力機制,打造助力中小企業的直效通道,為實現精準普惠、精準管控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發揮數字技術能力,以全鏈數智化推動企業“陽光采購”。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多措并舉推動“陽光采購”,采購交易的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但在部分企業的采購管理過程中,有時片面強調采購流程數字化,卻忽視了產業數字化提質增效。曹鵬建議,將產業互聯網平臺定位為技術服務商的身份參與采購,發揮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技術能力和數據優勢,“推動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在采購決策中的應用,并以數字技術提升采購和運營效率”。
三是引導鏈主企業更好利用產業互聯網平臺提升產業協同。曹鵬建議以央國企數字化采購為突破口,鼓勵鏈主企業加強與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建立鏈主企業-服務平臺-中小企業之間的暢通合作機制,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和協同創新。
四是加強理論研究及政策引導,指導產業互聯網新的發展實踐。曹鵬建議,在堅持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的常態化監管問題的同時,應圍繞助力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謀劃高質量的舉措,在監管、金融、資本市場等領域出臺相應措施和政策引導,樹立一批典型企業和典型案例,解決平臺發展過程中的顧慮和社會認知問題。
推動技術和產業融合,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并在2024年1月進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政策層面對自主技術研發提出具體要求,逐步確立了“先試點,后全面”的發展路徑。曹鵬認為,目前產業鏈普遍存在“國產化”與“產業數智化升級轉型”脫節的問題,“一些國產化舉措沒有真正融入產業實踐,沒有創造產業價值”。對此,曹鵬提出四點建議。
首先,自主研發和產業發展需要相輔相成?!霸谝源竽P蜑榇淼腁I技術創新大潮中,需要建立自主研發和產業發展相輔相成的正循環?!辈荠i建議,以政策引導、模式推廣、典型案例樹立等方式,推動實體產業和技術服務企業把國產化的產業價值作為第一目標,形成新質生產力對產業的扎實助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其次,鼓勵國產智算軟硬協同,支持大模型創新與應用。算力是訓練大模型的基礎,尋求大模型算力集成設施國產化替代迫在眉睫。曹鵬認為,只有擁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國產大模型才能夠在這場AI競賽中取得先機?!敖ㄗh抓住大模型發展的契機,通過政策鼓勵國產化GPU適配國產的算力調度軟件,建設自主可控的智算基礎,支撐行業智能化發展。”曹鵬如是說。
再次,新質生產力需要分布式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曹鵬建議,通過政策引導、標準制定等方式,避免國產化替代變成傳統集中式到國產集中式的平替;推動采用云原生、容器化、分布式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在國產化替代的同時實現技術革新升級。
最后,鼓勵鏈主企業推動生態鏈上下游應用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當前,數字化轉型正在從“企業級轉型”升級到“產業級轉型”。由產業領軍企業牽頭,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合推動數字化轉型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模式。曹鵬建議鏈主企業在國產技術推進中,應發揮排頭兵作用,從主導者向推動者轉變,參與制定行業標準。他強調:“在鼓勵鏈主企業在自身關鍵業務實現國產技術應用的同時,推動生態鏈上下游國產自主研發技術替代,進而促進產業生態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