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全國各地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形勢日漸向好。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助力疫情防控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涌現出了火神山、雷神山、工業富聯等典型案例,凸顯了我國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敏捷型產業能力,為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大“戰役”
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火神山與雷神山建設、防疫物資供給、企業復工復產三大“戰役”必將成為這場戰爭中值得矚目的里程碑事件,“中國奇跡”的背后是工業互聯網等一眾數字化致勝武器的亮相與深度參與。
一、火神山、雷神山“戰役”中工業互聯網顯威
1月23日武漢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火神山醫院,10天后醫院正式交付使用,而用時12天的雷神山醫院也于2月6日驗收移交。兩場與時間賽跑的完勝,體現了新型舉國體制下中國制造企業靈活高效的產業組織能力,更展示出工業互聯網的強大力量。
一是建筑信息模型作用凸顯,數字化對建筑設計產生重要影響。醫院設計之初,中信建筑設計院在1小時內召集60名設計人員,并聯絡全國數百名建筑信息模型(BIM)設計師共同參與,24小時內拿出設計方案,60小時內與施工單位協商敲定施工圖紙。期間,中望為醫院設計提供了免費工業設計軟件支持。BIM等數字化工具可以將預制構件更輕松地裝配成傳統建筑,并建立更精細和靈活的預制構件系統,實現建筑信息的收集、傳遞、反饋以及三維動態的可視化管理。BIM技術的應用,是兩所醫院設計及后續建造和安裝過程中能夠開展大規模協同工作的關鍵保障。
二是積極輸出平臺能力,構建面向業務和數據的服務體系將成為關鍵。在這場“戰役”中,被頻頻刷屏的“挖掘機天團”尤為值得關注。樹根互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監測設備數據變化,保證機械的“生命體征”平穩健康,確保設備運行效率最大化。中科云谷專設了“云谷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監控維護小組,緊急、快速、就近調度處于最佳工況的百余臺設備前往工地支援,通過實時在線監控,為設備的高效、連續運轉保駕護航。徐工信息的漢云平臺也對建筑施工企業設備保養數據及歷史故障數據進行計算分析,提供精準保養提醒及設備異?;謴头桨浮T谶@一具體應用場景中,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面向特定行業特點的數據管理和分析實時展現出來,推進平臺功下沉,穩步提升了平臺的服務能力。
三是網絡和信息系統支撐有力,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進一步加速。戰“疫”現場,網絡和信息系統的搭建更加彰顯了“中國速度”。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塔、中國電子、中國信科、諾基亞貝爾等前后方企業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僅在36小時就迅速完成火神山醫院5G信號覆蓋,之后還交付了云資源、核心系統的計算與存儲設備,并建成與解放軍總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啟用了5G遠程醫療小推車。施耐德電氣、西門子、紫光、聯想等工業互聯網企業向兩家醫院捐贈設備,確保電路供應、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東華軟件為兩家醫院建設了醫院信息化系統,包括醫囑系統、語音輔助系統、電子病歷系統等26個信息化子系統。這其中,無論是“云監工”的視頻直播,還是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與解放軍總醫院的遠程會診,5G和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保障。
二、防疫物資供給“戰役”中工業互聯網助力跨界轉產
面對口罩、消毒用品、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短缺問題,制造業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柔性生產與產業鏈協同功能,快速擴大產能、對接原材料,實現跨界轉產防疫物資,保障了防疫物資的供給。工業富聯在集團龍華園區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并于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預計2月底可達到日產200萬只。比亞迪迅速設計和制造生產設備援產防護物資,2月底實現口罩日產能500萬只、消毒液日產能5萬瓶。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山西侯馬經濟開發區對接,6天內實現日產量10萬只口罩生產線的試產。中國石化基于口罩原材料資源與合作伙伴完成11條口罩生產線對接,3月份日產量達到100萬只。除此之外,還有眾多企業跨界轉產口罩等防疫物資,并在短時間內就顯示了成果。據統計,僅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有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業務,經營范圍新增醫療器械的企業多達3647家。
三、企業復工復產“戰役”中工業互聯網支持遠程協同辦公
工業互聯網具備強大的遠程協同功能,通過在線協同設計、建模仿真、物料調度、作業排產、質量管控和營銷服務等功能,能夠幫助企業員工實現居家辦公、在線作業。工業富聯免費開放旗下“Fii開發者中心五大核心服務”,幫助其他工業企業用戶實現線上辦公與協同開發,浪潮云、用友、易安聯等企業也相繼上線線上協同辦公和安全工作系統,幫助億萬員工居家辦公、遠程協作。以航天云網的航天云信為例,上線5天內累計注冊用戶達12.38萬人,目前每天為約8萬用戶、過百家企業提供穩定的遠程辦公環境。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共推出了300余款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工業APP,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疫情防護5大類。遠程協同辦公,不僅降低了企業員工的接觸和流動,滿足疫情防控需要,還可以提升員工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雷火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以三一重工、工業富聯為代表的企業發揮工業互聯網的優勢,攜手共同面對疫情挑戰,不僅基于工業互聯網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協作,快速跨界轉產口罩等防疫物資,而且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開展了跨行業、跨領域全面協作,保障了兩大醫院的順利交付。此外,在政府的統籌引領下,企業主動參與、積極貢獻自身能力,促進了疫情防控的高效協同與快速響應??梢哉f,工業互聯網在賦能敏捷型產業組織能力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工業互聯網助力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協作快速轉產所需產品
工業富聯、比亞迪等企業基于其在工業互聯網的布局深耕,打通了原材料采購、設備制造、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在生產管理、市場協同、技術輸出等方面形成強大的產業組織能力,能夠精準對接上游供應商與物流服務商,實現各環節的暢通,快速獲取生產原材料。海爾、中國石化等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原材料與產能對接,賦能具備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產能的企業,快速轉向防疫物資的生產。工業互聯網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全面連接了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實現供給端與需求端的高水平對接。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效協作、快速協同,工業富聯等企業快速獲取防疫物資生產的原材料,實現敏捷制造和精益生產,滿足防疫物資生產需求。
二、工業互聯網支撐產業鏈橫向跨行業跨領域協作與融合發展
從醫院的規劃設計,到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的使用、同步進行5G網絡的搭建,再到后期IT設備的安裝、醫療信息系統的建設等,無不體現了產業鏈橫向跨行業跨領域的協作與融合發展,而這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支撐。特別是“云監工”的視頻直播,兩家醫院與解放軍總醫院的遠程會診等場景的實現,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保障。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不只是技術端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跨行業跨領域的解決方案,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是重要發展方向。據統計,中國全部工業門類包括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的工業企業,而每類工業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工業Know-How和行業知識。要想實現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跨行業跨領域的能力。在醫院建設這一具體應用場景中,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工業模型的沉淀,將面向特定行業特點的數據管理和分析實時展現出來,推進平臺功能向工業現場的持續下沉,穩步提升了平臺的敏捷服務能力。
三、工業互聯網引導新型產業治理能力的探索
在火神山、雷神山“戰役”中,自武漢市政府的決定起,各大工業互聯網企業就迅速行動起來,主動參與兩大醫院的建設。從捐贈醫院建設所需的儀器設備,到建設過程中的數據、系統等數字化能力支撐,均是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工業富聯等制造業企業快速轉產防疫物資,也是為響應國家防疫物資短缺的需求,在政府部門的引領下,主動釋放產能,快速增加防疫物資的供給。工業互聯網企業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場景開展了許多創新性應用,形成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高效靈活產業組織能力。疫情防控既需要政府部門的統籌引領,也需要企業的主動參與,二者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在物資精準匹配、供需高效對接、應急快速響應等方面實現了較好的效果。政府引領與企業參與相結合的這種新型治理模式,提高了整體防控效能,共同構成了疫情防控的生命線,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
從三大“戰役”中可以看出,通過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疫情也暴露出我國產業的敏捷能力普遍不足。一是企業數字化程度不足,缺乏敏捷組織能力,當前只有數字化轉型程度高的企業能夠快速轉產市場所需的防疫物資,大量產能未能釋放。二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缺乏數字平臺支撐,大多數生產防疫物資的中小企業沒有上平臺、用平臺,嚴重制約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率。三是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產業鏈橫向協作之間缺乏網絡機制,并未通過工業互聯網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全產業網絡,產業鏈的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協同也很難實現,需要從部門一盤棋向產業一盤棋、地區一盤棋向全國一盤棋提升。
邁向“敏捷”新常態
火神山、雷神山、工業富聯等案例只是疫情防控應急狀態下的個案,整體上看,應對當前及未來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快速迭代的市場需求,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敏捷產業能力將成為新的常態需求。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經歷了疫情防控的洗禮,在未來國家主導的各項重大工程建設中,應以敏捷產業能力的建設為重點,增強我們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
一是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面對疫情,數字基礎設施體現了廣泛且多元的參與特點,創造了很多跨行業跨領域的相互協同場景。應加強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落實“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加強試點示范、應用普及、培育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快“5G+工業互聯網”在全國推廣普及。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基于平臺打破“信息孤島”,促進設備、系統互連互通和數據集成共享,加強企業內部、上下游企業之間、跨領域生產設備與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生產運營和產業協同水平。
二是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企業的數字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生產能力。此次疫情中,三一重工等數字化水平高的企業在兩大醫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工業富聯等數字化轉型領先者在復工復產時更為從容。應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加速推動企業開展設備聯網、系統集成等數字化改造,打造智能化工廠。鼓勵引導重點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平臺用平臺,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模式推廣普及,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生產能力。
三是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模塊化建設,提升企業柔性生產能力。工業富聯的快速跨界轉產,讓我們看到了企業柔性生產能力的重要性。工業互聯網本質上是模塊化的,對柔性生產有著天然的適應性,基于工業互聯網模塊化設計出的工業制品,切換模塊就可以生產另一個標準的產品。應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模塊化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普及,鼓勵面向不同場景開發不同的工業APP,不斷豐富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產業生態,提升企業的柔性生產能力。
四是注重技術開放和協同攻關,構建工業互聯網競爭新優勢。醫院建設期間,我們看到了各方參建者,特別是工業互聯網企業本著開放和協同的原則開展了大量工作。應持續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能力,依托平臺將各類技術、數據、資源等軟件化、模塊化、平臺化、通用化的能力,促進平臺各參與方能力的快速共享、提升和變現。建立價值共創能力,構建各參與方資源開放共享、動態配置、協同協作、精準服務、價值共創的平臺新商業模式,實現平臺以產品和服務交易為核心,向以能力交易為核心轉變。
五是以大企業為引領、中小企業廣泛應用為核心,構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從三大案例中可以看出,中聯重科、電信運營商、華為等大型工業互聯網企業沖鋒在前,但是對于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護目鏡這樣的應急物資生產,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迫切需要通過參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化、開放式發展模式獲得更大的價值回報。應將中小企業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主體,鼓勵引導中小企業上平臺、用平臺。各方共同發力,在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等區域推廣應用平臺,以大型企業集團帶動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用平臺,平臺企業應重點圍繞為中小企業廣泛應用創新服務內容和模式。(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殷利梅、趙令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