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快5G發展。在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帶動5G手機等終端消費;2月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推動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3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中央頻頻發出加快5G發展信號,充分說明了5G在對沖疫情影響、促進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疫情雖然對5G網絡建設造成一定影響,但也倒逼5G應用在各種場景快速落地,從5G直播“云監工”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到5G遠程會診、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再到5G熱成像測溫、智能機器人等應用,5G在抗擊疫情中初露鋒芒,同時也為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支撐。可以說,這次疫情推動了5G在政務、醫療、教育、工業等垂直行業生根發芽。展望未來,5G也有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戰疫情,5G迎來高光時刻 自去年正式商用以來,雖然5G在醫療、教育、交通、制造業、媒體、物流等多個領域都推出了一些應用成果,但不少人仍對5G的作用與價值心存疑慮。疫情的突然暴發,讓5G迎來大考,同時也給5G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5G﹢視頻直播、遠程醫療、遠程辦公、智能機器人等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提振了人們發展5G的信心。 “5G﹢醫療”成為一線抗擊疫情之利器。通過5G遠程會診系統,專家可以對其他醫院的重癥、危重癥患者問診,提供救治指導。5G讓遠程醫療的概念拓展到問診、檢測、指導、篩查等環節,并應用到普通老百姓的尋醫問藥中。5G機器人也開始走進疫區病房,當起了端水送飯、藥物配給、體溫測量的“貼心護士”,不僅降低了醫護人員的感染概率,也解決了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此次疫情堪稱5G技術應用于醫療行業的重要轉折點,可以預見,5G﹢醫療將從“試驗階段”走向“臨床階段”,實現常態化應用。 “5G﹢辦公”讓遠程辦公更“高效”。4G時代,手機、智能會議平板成為重要的會議辦公工具;5G時代,不僅遠程高清視頻會議成為“剛需”,還可加載各種新功能。目前信息通信業正積極探索5G助力復工復產的新模式,推出5G﹢遠程簽約、遠程招投標、智慧工地、智慧物流、遠程監控等多種創新應用,讓各行各業真正認識到了5G的價值。 “5G﹢教育”為師生搭建沉浸式課堂。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教育部全面啟動云課堂遠程教育計劃,實現“停課不停學”。5G﹢VR的遠程教學實現了逼真的互動沉浸感,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授課的效果,受到師生們的廣泛認可。 5G視頻直播、5G紅外體溫檢測、5G AGV無人小車……一個個鮮活的5G應用,不僅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也接受了來自公眾的大檢閱。人們看到了5G創新應用場景的新優勢,也看到了未來智慧生活、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辦公的美好愿景。 促發展,5G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5G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將成為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以5G為中心的投資拉動、消費帶動、應用驅動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5G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民生、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穩投資是當前對沖疫情影響、遏制經濟下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5G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5G投資是穩投資的有力武器。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5G投資不僅直接拉動經濟增長,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溢出效應明顯。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累計帶動產業鏈投資將超過3.5萬億元。截至今年2月初,三大運營商共在全國開通5G基站約15.6萬個,2020年全年將完成55萬個基站建設。5G網絡建設進入高峰期,將有力帶動上游天線、射頻器件、光模塊等通信元器件和軟件、5G終端等細分行業的投入,為產業鏈上下游將帶來重要的市場機遇。憑借對上游設備、下游終端應用的拉動,以及對行業的數字化改造能力,5G有望成為疫情后對沖經濟下行風險的重要手段。 5G消費有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5G發展將進一步帶動消費者購買5G手機、使用5G各種應用,有力促進信息消費。疫情過后,消費者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會快速釋放,必然會帶來對5G終端和服務供應的旺盛需求,引發新一輪的換機潮。同時,疫情激發了消費者在線應用需求,催生了新的消費模式,各種5G應用也將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抓住5G網絡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視頻直播等業務發展機遇,釋放新興消費潛力,擴大網絡消費,促進信息消費,信息通信業大有可為。 5G應用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業界普遍認為,5G應用遵循“二八原理”,即20%的應用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80%的應用是物與物之間的連接,行業應用市場前景廣闊。戰“疫”期間,5G與醫療、教育、交通、物流、制造業、媒體等行業密切“接觸”,催生了很多創新的應用場景。疫情過后,5G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有望得到深化,應用場景將進一步豐富,加快賦能千行百業,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經濟轉變和高質量發展。 再提速,5G網絡建設與應用創新齊頭并進 經過疫情大考,加快5G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和時代強音。今年是我國5G網絡建設的關鍵之年,5G應用創新正迎來難得的機遇。按下5G發展的“快進鍵”,不僅是當前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有力手段,也是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全力以赴加快5G網絡建設,以高質量網絡促進高質量發展。由于疫情暴發,前一階段5G網絡建設受到一定影響。時間緊迫,重任在肩,各基礎電信企業均表示要把5G發展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全力以赴推動5G網絡建設特別是SA獨立組網,確保完成全年5G網絡建設目標任務。三大運營商55萬個5G基站建設任務將于今年年內完成;中國廣電將在19個城市部署5G試驗網建設;中國鐵塔將全面經濟高效地滿足電信企業5G建設需求。當然,5G網絡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既要速度快,又要質量好,又快又好是根本要求。全行業要科學規劃布局,深化共建共享,避免重復投資,減少建設和運營成本。在建設過程中,重點企業也應加大跨行業資源協同和基礎設施開放,提高5G網絡建設效率。 千方百計加大5G應用創新,讓5G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網絡建設的目的在于應用,只有應用才能真正體現出5G的價值。因此,加大5G與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力度,一方面要鞏固在疫情中催生的醫療、教育、交通、工業、媒體等5G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創新拓展更多5G應用場景,提升5G應用的供給能力和質量。疫情過后,加快數字化轉型將是擺在各行各業面前的共同課題。專家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在競爭中謀生存的必然選擇。5G應用的普及,將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插上騰飛的翅膀。 同時,要進一步加強5G核心技術研發,推動5G標準、設備、終端等產業鏈各環節加快成熟,不斷壯大產業生態,有力支撐5G網絡建設和應用創新。 5G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改變社會”的重大使命。5G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融合,必將煥發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力。當前,信息通信業既肩負推動5G發展的歷史使命,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全行業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不辱使命,以5G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