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部署,包括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建設,標識解析產業生態培育,標識應用創新發展。
工業互聯網標識可為制造業各類對象建立全生命周期“數字畫像”,通過分層分級解析節點查詢和關聯對象在不同環節、不同系統中的數據,在此基礎上企業還可以借助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各種智慧化應用,并為關鍵產品的監管提供基礎支撐,標識解析體系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降低了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門檻和使用成本,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高效協同。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與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步入快車道,國家頂級節點穩步運行,二級節點快速發展,標識應用成效初顯。當前,按照標識解析增強行動的要求,還需要從做大規模、做深應用、規范管理三方面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發展水平,深化標識在制造業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發揮出標識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隨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以及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逐步發展成熟,船舶行業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挑戰。其中,行業大數據環境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由于船舶行業屬于傳統制造業,產業鏈中各企業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企業間存在信息壁壘及“信息孤島”等問題,這阻礙了船舶行業大數據生態的形成。船舶行業亟需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將產業鏈中各企業連接起來,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逐步消除船舶行業“信息孤島”,形成行業級大數據環境,助力船舶行業轉型升級。
為了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船舶行業應用推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標識組聯合船舶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編制《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指南(船舶)》(以下簡稱指南)。本指南適用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第37、38、40和43大類所定義的船舶類別,具體包含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金屬船舶制造、非金屬船舶制造、娛樂船和運動船制造、船用配套設備制造、船舶改裝、船舶拆除、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航標器材及其他相關裝置制造、電氣信號設備裝置制造、運輸設備及生產用計數儀表制造、導航、測繪、氣象及海洋專用儀器制造、船舶修理等。本指南主要圍繞船舶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提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施路徑、總結船舶行業標識解析應用模式,為船舶行業產業鏈相關參與方落地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提供參考。船舶行業標識應用仍在探索路上,未來將針對更多應用場景補充完善指南。
本指南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區景安、李茂、耿光剛、顧釗銓、田亞麗、吳王灼、鄭可逵、饒展等專家的指導,并得到了廣東鑫興科技有限公司、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廣船國際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慶液壓機電有限公司、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集團第716研究所、暨南大學、廣州大學等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