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部署,包括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建設,標識解析產業生態培育,標識應用創新發展。
工業互聯網標識可為制造業各類對象建立全生命周期“數字畫像”,通過分層分級解析節點查詢和關聯對象在不同環節、不同系統中的數據,在此基礎上企業還可以借助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各種智慧化應用,并為關鍵產品的監管提供基礎支撐,標識解析體系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降低了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門檻和使用成本,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高效協同。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與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步入快車道,國家頂級節點穩步運行,二級節點快速發展,標識應用成效初顯。當前,按照標識解析增強行動的要求,還需要從做大規模、做深應用、規范管理三方面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發展水平,深化標識在制造業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發揮出標識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隨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以及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逐步發展成熟,物流行業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挑戰。其中,行業大數據環境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由于物流行業屬于融合多個行業的服務業,產業鏈中各企業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企業間存在信息壁壘及“信息孤島”等問題,這阻礙了物流行業大數據生態的形成。物流行業亟需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將產業鏈中各企業連接起來,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逐步消除物流行業“信息孤島”,形成行業級大數據環境,助力物流行業轉型升級。
為了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物流行業應用推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標識組聯合物流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編制《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指南(物流)》(以下簡稱指南)。本指南適用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G”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門類下,包括8個子行業,包括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管道運輸業、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郵政業。同時為“L”包括租賃和商業服務業門類下“722”綜合管理服務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等行業提供參考。本指南主要圍繞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提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施路徑、總結標識解析應用模式,為物流行業產業鏈相關參與方落地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提供參考。
本指南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徐清華、張鐸、陳琪美、余辰、晏慶華、劉曉東、商雷博、郎巖松等專家的指導,并得到了徐工漢云技術股份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船級社信息中心、聯聯加(營口)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牽頭編寫單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參與編寫單位:
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中倉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
海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諾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高捷航運物流有限公司
編寫組成員(排名不分先后):
劉陽、田娟、邵小景、吳喆、劉澍、劉巍、譚敏、黃子沛、程紅偉、沈爽、白杰、康海利、馬令海、鄧潔、馬凱鑫、陳偉、楊曉明、趙國榮、呂斌、惲文婧、商廣勇、李程、李響、姚勤、顧海疆、張成程、陳樹枝、蔡湘萍、陳潔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