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部署,包括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建設,標識解析產業生態培育,標識應用創新發展。
工業互聯網標識可為制造業各類對象建立全生命周期“數字畫像”,通過分層分級解析節點查詢和關聯對象在不同環節、不同系統中的數據,在此基礎上企業還可以借助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各種智慧化應用,并為關鍵產品的監管提供基礎支撐,標識解析體系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降低了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門檻和使用成本,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高效協同。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與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步入快車道,國家頂級節點穩步運行,二級節點快速發展,標識應用成效初顯。當前,按照標識解析增強行動的要求,還需要從做大規模、做深應用、規范管理三方面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發展水平,深化標識在制造業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發揮出標識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迅猛發展,作為制造數據獲取的基本感知、測量工具,儀器儀表行業在全球制造業格局重塑、制造業轉型升級、科技強國和國家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顯。當前,在制造環節小微企業占比較大,產品協同制造難;在檢定校準環節,準確性、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在量值環節數據可靠性不高,難以挖掘計量數據深層次價值;亟需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為抓手,實現基于產品唯一標識儀器儀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進而實現計量測量數據的可追溯,形成可信數據資產。
為了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物流行業應用推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標識組聯合物流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編制《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指南(儀器儀表)》(以下簡稱指南)。本指南適用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C”門類下的40大類,40為儀器儀表制造業,包括通用儀器儀表制造、專用儀器儀表制造、光學儀器制造、衡器制造和其他儀器儀表制造業等五個中類及其小類。本指南主要圍繞儀器儀表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提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施路徑、總結標識解析應用模式,為儀器儀表行業產業鏈相關參與方落地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提供參考。
本指南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歐景安、鄭朝松、張莉、張偉、關振宇、鄧曉祺、李媛紅、劉佳等專家的指導,并得到了廣東鑫興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船級社信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安學院、北京華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所、中科院網絡信息中心大數據中心等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牽頭編寫單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參與編寫單位: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
濟南大陸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中金數據集團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芯昇科技有限公司
齊魯工業大學新一代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遼寧永安邁迪智能工業技術有限公司
編寫組成員(排名不分先后):
劉陽、張鈺雯、田娟、池程、許珂、董超、劉巍、期治博、劉澍、劉濤、趙華、吳亞平、鄭怡然、荊書典、傅爾權、馬海峰、李少敏、李明珊、張濤、寇靜、李夢婷、武麗英、陳言誠、俞玲娜、孟濤、周昶、王蕾、劉羽思、蔡鐘宇、史京京、金樹軍、田佳鷺、劉曉丹、鄭孚、袁鳴霞、楊忠義、焦志強、陳潔操、徐明輝、張翠翠、王文新、柳耀勇、李士波、朱本行、王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