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5G+工業互聯網”二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十個重點行業,已涵蓋研發設計、生產運行、檢測監測,倉儲物流,運營管理等環節。現在,小盟帶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下每一個應用場景的描述和應用案例。
生產運行環節應用場景:柔性生產制造
……
場景描述
數控機床和其他自動化工藝設備、物料自動儲運設備通過內置 5G 模組或部署5G 網關等設備接入5G網絡,實現設備連接無線化,大幅減少網線布放成本、縮短生產線調整時間。通過 5G 網絡與多接入邊緣計算(MEC)系統結合,部署柔性生產制造應用,滿足工廠在柔性生產制造過程中對實時控制、數據集成與互操作、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支持生產線根據生產要求進行快速重構,實現同一條生產線根據市場對不同產品的需求進行快速配置優化。同時,柔性生產相關應用可與企業資源計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倉儲物流管理系統(WMS)等系統相結合,將用戶需求、產品信息、設備信息、生產計劃等信息進行實時分析、處理,動態制定最優生產方案。
基礎條件
企業生產設備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可根據要求進行設備自主組合和參數自動配置,現場實現5G網絡覆蓋,設備具有 5G 網絡接入能力。
?
案例
?
華為與中國移動合作,在廣東省松山湖工廠利 8 用 5G 技術實現了柔性生產制造場景的應用。華為松山湖工廠原有手機生產車間需要布線9 萬米,每條生產線平均擁有186 臺設備,生產線每半年隨新手機機型的更新需要進行升級和調整,物料變更、工序增減等要求車間所有網線的重新布放,每次調整需要停工 2 周,以每28 秒一部手機計算,一天停工影響產值達 1000 多萬。通過5G 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華為松山湖工廠把生產線現有的108 臺貼片機、回流爐、點膠機通過 5G 網絡實現無線化連接,完成“剪辮子”改造,每次生產線調整時間從2 周縮短為2 天。同時,在手機組裝過程中的點隔熱膠、打螺釘、手機貼膜、打包封箱等工位部署視覺檢測相機,通過5G 網絡連接,把圖片或視頻發送到部署在 MEC 上的(人工智能)AI 模塊中進行訓練,一方面多線共享樣本后縮短了模型訓練周期,另一方面實現了從“多步一檢”到“一步一檢”模式改變,及時發現產品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