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華星光電AI智能質檢項目
實施時間:2018.0
實施地點: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合作單位: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方案特點及先進性:液晶面板檢測生產自動化程度極高,每個檢測點通過AOI機臺拍照上傳圖片。需要人工智能AI判片模型,對產線實時發送的圖片進行判片。
騰訊人工智能AI判片模型,對產線實時發送的圖片進行判片,每張圖片分配置信度,當設定的閾值大于置信度,MES產線直接接受AI判片結果,從而減少人肉眼判片工作量。
騰訊基于行業領先的AI圖像算法和缺陷檢測模型,能夠適應一定的產線波動,具備自主學習迭代功能,保證模型具有高穩健性,各項業務指標均大幅領先于同行,可快速應用到新的產線、新的產品。
為了保障一天140萬張圖片數據與MES系統交互不遺漏,幾百個模型與站點數據交互準確無誤,GPU卡資源靈活調度負載均衡,騰訊AI缺陷檢測系統設計了適合工業產線穩定可靠的自動判片系統,保障了華星生產工廠實現人工智能無間斷、高精準的自動缺陷判別。
為了降低算法模型開發的門檻,騰訊AI訓練平臺將通用算法和行業算法封裝成鏡像,讓客戶的工程師可以從0->1創建出一個全新的模型,完成技術內化,支持新產品新站點獨立開發。
解決的痛點和問題:TCL華星光電工廠的MonitorRoom中,每個圖片質檢員每天要對大約10,000張圖片進行質量檢查,平均需要在3秒內完成對每張圖片的缺陷分類,對是否有落在線路上、影響的嚴重程度等進行判斷。由于缺陷種類多達120種,在不同線路、不同產品上的缺陷特征又不一樣,一個質檢員從入職到上崗,需要2-3個月的崗前培訓才能勝任。
實施效果:騰訊公司助力華星光電實現了人工智能在AI判片的應用,全面承接了T1,T2和T6工廠圖片自動識別(AutoDefectClassification,簡稱ADC)系統,在Array/CF/Cell工藝制程的落地實施。騰訊AI訓練平臺內置算法通用鏡像和行業鏡像,并提供算法咨詢服務,讓合作伙伴無需招聘高級算法工程師,也可以完成AI算法模型開發。在華星光電項目中,借助騰訊AI訓練平臺,格創東智利用液晶面板行業經驗,獨立開發的模型達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已經上線。對比傳統的人力判片方式,AI識別速度提升10倍,縮減人力50%。
推廣行業及適用場景:本案例的基礎技術研究,包括物理網技術、圖像識別技術、深度學習算法、決策優化技術、工業大數據技術、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依托技術能力的實際落地突破,構筑工業AI機器學習平臺支撐行業普遍需求。我們希望用AI去幫助中國的制造業企業,用更多的平臺實現信息孤島的連接,從海量生產數據中尋找描述生產過程模型規律,給生產優化操作提供建議,代替操作員的質量檢查質量問題分析與處理,用類人的智慧去進行生產的決策與供應鏈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