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詳細地址:北京市西城區
優勢:
單位簡介: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08月21日,注冊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廣義街7號樓5層5016,法定代表人為龔政。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推廣、技術服務;區塊鏈應用軟件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策劃;承辦展覽展示活動。
本單位工業互聯網典型案例
項目名稱:基于可信區塊鏈的新能源云
實施時間:2020-09-01
實施地點:北京
合作單位:無
技術/方案特點及先進性:為助力國家能源轉型,更好的建成與國情相適應的完善的能源技術體系和新能源服務平臺。2020年國網公司印發《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區塊鏈技術研究與試點應用2020年工作方案》,建設方案把新能源云作為重點任務,結合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公開透明、數據共享、防篡改等特點,以電網為樞紐,全面實現電源端、用戶端泛在連接,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管理體系;促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構建“全環節、全貫通、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服務體系。打造出服務新能源戰略、服務新能源管理、服務新能源產業的新能源服務平臺。
平臺運用“大云物移智鏈邊”等技術,為政府部門、電網公司、發電企業提供可靠數據和政策分析,引導新能源規劃布局,促進新能源科學開發、有序并網和高效消納,支持我國能源結構轉型。
平臺優化公司新能源管理相關標準及業務流程,為各專業提供新能源全業務線上共享平臺,為企業提供新能源服務的一站式全流程線上服務,提升新能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平臺構建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圈,為新能源廠商、發電企業、設備供應商及運行維護商提供開放交易平臺,實現新能源資源、規劃、場站、設備、運維、交易等信息全面貫通,帶動新能源內外部、上下游、產業鏈融通發展。
解決的痛點和問題:針對新能源電站數量多、范圍大、分散廣,缺乏有效監管和運行維護難度大等問題,亟需開展運行數據驅動的智能故障診斷技術研究,建立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體系,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針對大規模高滲透率新能源電站接入電網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也帶來巨大挑戰,亟需考慮臺區、線路及變電源等安全運行要求,開展新能源消納能力評估方法和多維數據分析技術研究,梳理全業務流程,開展新能源全產業鏈服務體系研究,開展應用于新能源云的互聯網金融研究,能大大推動指導國網新能源的建設和發展。
針對新能源個性化功能需求快速增長所導致的增值服務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亟需充分利用多源數據資源,開展基于區塊鏈的新能源電站發電數據增值服務技術研究,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創新能力。
實施效果:(1)直接效益
應用區塊鏈技術,將新能源電站密切關聯的電量計量數據、電價補貼全流程在鏈上完成,實現了源數據的真實可信、可追溯,電價補貼申請和兌現全過程的公開透明,極大提升電網企業的公信力。
(2)間接效益
基于區塊鏈的新能源云的落地應用,加快區塊鏈技術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化應用,可快速推動區塊鏈在其它領域的應用拓展,帶動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共同發展,打造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區塊鏈生態體系,推動多方協作,降低協同成本,能夠實現提高業務效率、優化生產環境、增加社會福利的多元目標。
推廣行業及適用場景:基于可信區塊鏈的新能源云平臺,提供數據存證取證、智能合約、身份認證、電子合同管理等服務,通過API接口實現與新能源云平臺的對接,采用基于區塊鏈的身份認證為能源用戶提供可靠的身份認證,利用智能合約技術為能源交易提供交易撮合、合同簽訂、自動存證的高度一體化、智能化服務。有效解決企業核心數據安全、數據共享問題,推動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云全過程管理涉及規劃、前期、配套電網建設、并網、運行、交易、補貼、后評估等環節,利用區塊鏈數據存取證等功能,實現新能源項目全環節分析監測。
已取得的國家/地方專項或試點示范項目
時間(年) |
項目類別 |
項目主管單位 |
項目名稱 |
單位角色 |
2019年 |
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項目 |
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 |
面向電力“互聯網+”業務的可信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 |
牽頭單位 |
參與聯盟白皮書/標準/報告編制情況
白皮書/標準/報告名稱 |
負責的內容 |
單位角色 |
基于可信區塊鏈的新能源云 |
主要負責基于可信區塊鏈的新能源云平臺的建設,應用區塊鏈技術聯接電網企業、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新能源企業、用戶等各方主體,打破數據壁壘,實現全產業鏈的數據貫通共享。 |
牽頭單位 |
已取得的聯盟項目情況
時間(年) |
項目類型 |
項目名稱 |
單位角色 |
2019年 |
各類應用案例 |
基于可信區塊鏈的新能源云 |
牽頭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