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其中提及供應鏈達9次之多,強調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進一步健全產業發展生態。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供應鏈網絡化協同依托于互聯網、大數據和工業云平臺,是一種全新的供應鏈發展模式。
一、項目概況
某B2B醫療器械電商平臺兩端連接中國醫械生產廠家和全球終端零售商,通過創新性的互聯網跨境出口商業模式,面向全球總規模為2萬億元的醫械市場,服務超過20萬家的中小型醫械零售商。面對如此龐雜的市場環境,該醫療集團急需通過供應鏈網絡化協同來實現全渠道的需求訂單、供應廠商之間的有效融合交互銜接,使整個供應鏈的采購、計劃、生產、流通等業務過程更加協同高效,降低面臨的不確定性。
1.項目背景
目前,中小企業對于市場數據、設備數據、運營數據的價值認知不足,信息孤島的現狀導致了企業內外部的溝通協同能力不足、生產靈活性差,隨之而來的是庫存成本高、接單途徑少、融資授信難的尷尬境地。
大多數中小企業管理者正在逐步認識到數字化升級、上云上平臺的重要性,但還不能堅定信心去推進落地。對數字化升級后的前景預期不夠清晰、實施路徑不夠明確、外延服務不夠豐富是遲滯中小企業管理者最終決策的根本原因。
基于此,創聯科技從產業鏈角度進行資源整合,用產業互聯創新模式推動中小企業邁出數字化步伐,再通過豐富的數據增值服務將數據價值回饋給中小企業。
2. 項目簡介
創聯科技聯合該醫療平臺推進中國醫療器械中小生產企業將全流程生產數據接入云端,形成集供銷匹配、生產管理、運營管理為一體的數字化管理體系。
基于創聯科技供應鏈網絡協同制造平臺,為集團制定數字化協同規劃,基于工業互聯網、智能傳感器、大數據等技術,對平臺產業鏈進行生產、運輸、倉儲之間的數據打通。通過創聯科技自主研發的IU工業云平臺,集團完成了銷售側和供給側的數據整合,銷售側下單后自動匹配閑置產能工廠,從銷售下單、訂單分配、生產調度、產品運輸等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互聯互通,極大地幫助企業提升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和運行效率。
3. 項目目標
(1) 全系統數字化管理
通過生產及產能管理系統,實現集團下游供應商關鍵設備狀態及產能數據上云,結合ERP系統,達到全鏈可視化效果,形成供銷匹配、生產管理、運營管理為一體的全系統管理平臺。
(2)縮短供應鏈流程
上下游一站式打通,通過C2M模式,銷售側下單后,訂單自動發向產能閑置廠商。
(3)賦能中小企業
用產業互聯創新模式推動中小企業邁出數字化步伐,再通過豐富的數據增值服務將價值回饋給中小企業。
(4)產能及終端需求分析
打通柔性供應鏈基礎,新品開發反饋鏈降至15天;實現訂單全流程追蹤,交期有保障。
二、項目實施概況
1. 項目總體架構和主要內容
(1)系統總體構架
IU工業云平臺是創聯科技自主研發的為工業企業提供生產要素數據上云及設備管理、安全管理、供應鏈管理、能耗管理、云端數據分析等模塊化服務的平臺。
圖1 IU工業云平臺構架
(2)平臺總體設計
圖2 平臺總體設計
IU云平臺利用邊緣計算和5G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彌合供應鏈中生產廠商和終端客戶之間的分離,對客戶的需求進行識別并確保生產計劃匹配客戶需求,實現生產終端和使用終端的信息鏈接,幫助生產者改進產品和實現優質的需求管理。利用數據分析能力、協作網絡及物聯網技術,生產廠商能夠進行精準預測、按需集中采購,實現供應鏈采購管理的高效協作與自動化。
(3)平臺業務構架
圖3 平臺業務構架
通過對獲得數據的分類處理分析,IU云平臺對不同的參與者提供相應的數據服務,促使供應鏈各環節高效運轉。
(4)項目總體構架與技術方案
產能的準確獲取依賴多維度數據綜合比較,主要包含:
設備狀態及產能數據
庫存數據(包含原料和成品的實時庫存、采購中及計劃采購的原料數據)
訂單數據(包含在途訂單及已完成訂單)
圖4 數據獲得總體構架
設備狀態及產能數據上云可以通過IU數據采集設備(適合于設備分布零散、數量少的場景)將數據直接上傳至IU云平臺;或是部署本地工作站(適合設備集中、數量多的場景),將所有采集的數據匯集到工作站,再由工作站統一發送至IU云平臺(如圖2)。平臺支持與多種類型ERP系統對接,庫存數據與訂單數據可便捷接入IU云平臺。
圖5 IU數據采集設備
本案通過PLC連接客戶設備,采集啟停信號,并結合現場已有的光電傳感器計算出產量:累計產量=上次累計產量+1
邏輯說明:每天凌晨產量定時清零;間隔1min的頻率上傳產量數據和運行狀態數據;PLC按照當前IU工業云平臺的V3接口定義上傳數據,一次可以上傳多臺客戶設備的啟停和產量數據。
2. 具體應用場景和應用模式
(1)智能供應鏈可視化場景
圖6 設備數據列表
生產設備數據與運行實時監控,對于生產狀況進行及時了解;通過數據模型進行匯總分析,可為生產計劃制定提供參照。同時,生產計劃與銷售計劃、采購計劃相結合,根據實時反饋的設備數據,銷售計劃、采購計劃可以隨之調整,使供應鏈各環節更為靈活。
(2)訂單智能協同供需匹配場景
圖7 訂單智能協同匹配邏輯
銷售側下單后,系統根據訂單數量與工期要求自動匹配能力達標的產能閑置廠商,達成供需匹配,全過程無需人員操控。對于緊急工單等特殊情況,可設置優先級,系統可完成優先分配,同時,系統支持操作人員自主設定,以保證萬無一失。訂單智能協同對銷售下單、訂單分配、生產調度、產品運輸等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通過反饋數據進行及時調整,高效對接供需雙方,極大降低了原料及產品的庫存,實現設備利用最大化。
3. 其他亮點
(1)構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實現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處理的同時可實現各產線乃至各廠商的數據單獨展示,多個展示端口和展示模式可自由選擇。
(2)實時生產設備數據監控,全生產過程資源配置優化,實現生產設備利用率的有效提高,并促進供應鏈高效協同執行。
(3)提供全鏈路、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達成生產路徑最優,持續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4)根據產業發展集聚情況,對企業情況進行調研診斷,力求降低企業閑置產能,擴大訂單入口,提升全行業供需協同、產銷協同效率。
圖8 大屏端展示
三、下一步實施計劃
1. 方案側計劃
加強供應鏈、B2B平臺、銷售渠道之間數據價值挖掘,以銷定產逐步實現C2M、0庫存;采用數字孿生技術,通過數據打通,對供應鏈上游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反復的模擬和計算,得出各因素的最優組合,為全鏈賦能。
圖9 產業鏈內供應鏈金融服務
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引入預授信模式,通過未來貨權融資、存貨融資等方式,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加強配套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圖10 供應鏈金融服務
目前,創聯科技聯合中小微企業貸款服務平臺籌劃設計以生產數據為基礎的“物聯貸”等信貸產品,以解決中小企業征信數據不足問題,創新準入標準,提升中小企業放款、貸后管理效率。生產數據可以對財務等數據進行驗證,提高基礎數據可信性;數據模型實時分析、企業經營異常及時報警解決財報、調研的滯后性;異常智能預警,降低貸后管理成本。
2. 市場測計劃
圖11 供應商B2B采購平臺
將供應鏈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復制到更多B2B產業互聯平臺,精準對接不同產業客戶的個性需求,促進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的進一步發展。
四、項目創新點和實施效果
1. 項目先進性及創新點
(1)先進性
打通內部環節,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滿足數字經濟時代打造敏捷高效的企業經營管理需求,將碎片資源有效整合,實現各業務環節間的數據集成共享;
在邊緣智能和計算方面,平臺兼容多類生產系統數據和多種類型信號的設備數據上云,數據接入靈活多樣;
支持云端數據生成豐富的移動端看板,自定義分析圖表、報表導出;
擁有平臺安全防護體系,數據加密傳輸、脫敏存儲以及提供漏洞檢測、DDoS防護等一系列安全防護措施。
(2)創新點
有效縮短供應鏈流程,改變傳統供應鏈由上游到下游的單向直線生產模式,實現以銷定產。
2.實施效果
新冠疫情初期,戰略伙伴方的B2B平臺接到大額國內訂單,此前平臺主要從事跨境貿易,IU云系統覺察異常并發出提示。鑒于此,該平臺開始馬上準備緊急反應預案,若訂單量一旦增加到預判數值,即開啟預案。隨著疫情蔓延,公司陸續接到來自歐洲、北美、拉丁美洲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訂單,需求迫切且數量巨大,公司調動所有工廠開啟7*24小時緊急預案,供應商材料準備、生產線人員及設備僅需一天即可達到要求,訂單自動拆解分派,所有產線按計劃滿負荷運轉,日產量激增15倍,最大程度保證訂單如期交付。
(1)B2B平臺實施效果
圖12 B2B平臺數據看板
該醫療集團通過IU云平臺實現了分散生產設備資源的統一調度,閑置產能下降10%,上下游溝通效率提升20%,交付周期縮短15%。通過數據協同業務實現全方位的信息覆蓋、生產要素的高效匹配,實現庫存成本20%的降低,最大化供應鏈價值。
(2)供應鏈中小企業實施效果
創聯科技已為一百余家平臺工廠制定了生產數據上云計劃并落地,工廠完成上云實施后即聯入戰略伙伴方的B2B平臺商城。通過數據上云,現有產能得到有效挖掘利用,閑置產能平均下降10%。B2B平臺企業可實現對產線狀況的實時監控,迅速發現異常環節,結合訂單自動拆解匹配機制,可快速獲得可替代廠商信息并自動分配生產任務,有效提高市場應對能力。
圖13 中小企業數據看板
同時,通過授權數據同步,采購-生產、供應鏈各環節間協同性大幅提高,庫存成本下降20%,資源利用效率提升顯著。供應鏈上下游溝通效率平均提升20%,交付周期縮短15%。隨著更多廠商的入駐,產業經營主體分散程度將得到有效降低,供應鏈單個廠商的不可替代性減弱,保證產能在適當冗余范圍,供應鏈應對突發風險的調控能力將顯著提升。